...中外专家学者探讨中国医药经济发展 ----医药分业应作为实现合理用药的手段 2003年11月14日 中国目前在药品流通体制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促进医药分业的关键是什么?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以“医药经济:世界各国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民族医药科研、教学、医疗事业有所发展;医学学术交流繁荣,不同地区的同一种民族医学,不同民族医学,以及与国外同行之间,都有频繁的学术交流;民族药的潜力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从而创造了中国传统医药伟大宝库。 ...
...阿的平”的历史。在这个历史的变革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傣医药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 傣医药人员与其他民族的科研人员密切合作,把散在民间或流落国外的部分傣医药手稿本收集起来,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方法加以整理研究,翻译成汉文,用傣汉两种文字编辑出版了《...
...1983-1987年统计,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草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药达709种。 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和突出贡献...
...蒙古族医药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医疗实践,而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经验。 早在...
...较少,更没有中医或西医的传入。恶劣的地理、生活环境与病痛的侵袭,为了本民族的健康。繁衍,他们在长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的斗争中,利用瑶山盛产的动植物药资源,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如到处高山陡坡,悬崖峭壁...
...五十二病方》这部书充分反映了西汉以前我国医药学的发展情况。 《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与《阴阳十一脉灸经》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全面记载了人体十一条经脉循行路线及所主疾病的著作。 《足臂十一脉灸经》可能成书于...
...医学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制;同时,要有计划地加强在职民族医药人员的培训工作。 (4)加强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提高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翻译、出版、追访工作,开展各民族医药之间、民族医药与中西医药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一些...
...壮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壮族医药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草药内服、外洗、熏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陶针、金针等治疗方法的广泛使用,壮医药知识也由零星积累逐渐系统化,大约在唐宋之际,壮医理论已处于萌芽状态,其...
...一、与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交流 1206年蒙古国建立后的三次西征,给各国人民及本国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开通了东西方交通的宽阔大道,在客观上对与阿拉伯医药交流的发展增加了很大便利。同时,为适应自身生存与军事扩张的需要,蒙古军队对包括医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