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高世栻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一 序二 序三 总论 伤寒热病总论 舌色 验口唇论 验二便论 脉论 南北方宜发表不同论 南北方宜清里相同论 三阴经热病论 三阴经寒病论 阴症似阳论 阳症似阴论 宜发表论 忌...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dabai/index.html

《白喉条》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陈葆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病源第一 经络第二 辨色第三 脉第四 手太阴本病症治第五 手少阳标病第六 手少阴标病第七 三经标本并病第八 救误上第九 救误下第十 善后第十一 外治第...

http://qihuangzhishu.com/227/index.htm

中暑条十一条_《六因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防、杏、二藤、地龙、桑叶祛风,俾表和风熄,则不致延为痉厥之患。夫痉者,仲景原有刚痉、柔痉之异,犹恐后人虚实难故,故以有汗,无汗为。然愚意言之,无汗恶寒 发热,头项强痛,手足抽搞,角弓反张,此风自外来,即无汗为刚痉也。更有吐泻之后,或产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4-5.html

察颜切脉 阴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颜切脉,先阴阳。”,还说“阳病治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99.html

伤暑条二十六条_《六因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宜用人参,二地、二冬、甘草、牡蛎 白芍填阴济阳、羚角、钩藤清络熄风,庶几可保万一焉。伤暑条第十伤暑日多,舌黄焦黑,大便闭结,少腹硬痛,转矢气者,此有燥矢也。宜用小承气汤加元明粉、鲜石斛、元参心、鲜菖蒲、生首乌等昧,化内结而保胃津也。舌赤苔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4-4.html

抽丝剥茧方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余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陈某,男,76岁。2010年3月10日初诊。 多年来失眠,腹胀,伴见纳差,时有心慌,发际生疮(湿疹),口不干,有口苦、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大。六经属太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978.html

《诊脉三十二》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自序 祝序 一·诊脉大法 二·浮脉所统有十 三·沉脉所统有五 四·迟脉所统有五 五·数脉所统有二 六·滑脉所统有一 七·涩脉 八·肺大肠脉 九·心小肠脉 十·脾胃脉 十一·肝胆脉 十二·肾...

http://qihuangzhishu.com/248/index.htm

伤湿条十四条_《六因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则湿热自化也。伤湿条第十四伤湿目黄,身倦便溏,溺赤,腹膨跗肿,此脾虚湿泛,将成肿满。宜用小温中丸加茵陈、车前子等味,补土逐湿也。上条目黄溲黄,湿蕴热蒸,必成黄疸。此条目黄便溏,腹膨跗肿 湿盛化水,渍于肌内,必成浮肿。用小温中丸苦温理脾,...

http://zhongyibaodian.com/liuyintiaobian/788-6-2.html

青紫舌的诊断_如何鉴别青紫舌_查症状_【疾病大全】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http://jb39.com/zhengzhuang-zhenduan/QingZiShe341772.htm

《内外伤》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李杲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15-1234年 卷上 阴证阳证 寒热 外感八风之邪 手心手背 口鼻 气少气盛 头痛 筋骨四肢 外伤不恶食 渴与不渴 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辨证与中热颇相似 卷中 ...

http://qihuangzhishu.com/297/index.htm

共找到750,09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