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领之人迎气口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其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气口”。是以寸口脉的关前一分之处分别为人迎与气口。并仿黄帝内经“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之意,以左之人迎外感之脉变,以右之气口内伤之脉变。此法自东垣侣用之后大行于世,对脉产生了很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4.html

中医脉象之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因而脉象大都是对比而存在的。早于内经、仲景就有明确的脉分阴阳之说,如内经多处提到浮、沉、大、小、滑、涩,与分十二经,分六经,分人迎、寸口,分足、寸等等都是这种观念的反映,并具体到实践之中。仲景分阴阳的观点反映在辨脉法中认为浮、大、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3.html

脉学辑要脉学辑要评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景岳所论,尤为允当矣。史记仓公云:不平而代。又云:代者时参系,乍疏乍大也。张守节正义云:动不定日代。可以确其说矣。”是很精当的。他又将弱与强对,按弦脉的主要含义就是强,他又将濡脉分出作为皮脉象,这样强弱两脉于脉象的这两种物理表现确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4.html

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脉的奥秘_【中医宝典】

...,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用。 究其原因,王天芳说,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脉学三题_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范围,前人论述可概括为三条:一为脉经之说“双弦则胁下拘急而痛。”滑伯仁,吴山甫皆土于此说。二曰“双弦寒痼”。张璐玉三昧,徐洄溪脉诀启悟注释,李延罡脉诀汇辨等见解相同。三为双弦主虚。如徐忠可于金匮要略论注中曰:“此乃...

http://qihuangzhishu.com/1044/13.htm

合参的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必须问诊才能得知。病人的声音、气味有什么变化必须进行闻。病人的神色形态有什么异常,必须进行望诊。病人的脉象和胸腹肢体有什么变化,又必须进行切诊。疾病是复杂而多变的,症候显露有真有假,故诊法有“舍症存脉”、“舍脉存症”的区分,若四不全,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4.html

小儿脉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小儿,则以高骨中线为关,以一指向侧滚转寻三部;七八岁可以挪动拇指三部;九至十岁以上,可以次第下指依寸关尺三部诊脉;十六岁则按成人三部诊脉进行。小儿脉象主病,以浮、沉、迟、数定表、里、寒、热,人以有力无力定虚实,不详求二十八脉。还需指出,...

http://qihuangzhishu.com/92/29.htm

指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名词。指用指尖隆起处按脉脊的一种切脉法。因指尖感觉敏锐,当用一般切脉法脉象不明时,采用此法以确定脉象,获取进一步的脉印象。脉说:“必以指端棱起如线者,名曰指目,以按脉之脊,不啻睛之视物……”采用此种诊法时需注意者指尖毛细动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017.htm

外科正_【中医宝典】

...明代陈实功(1555-1636年),字毓仁,号若虚,江苏南通人。致力于外科四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理论知识,于1617年撰外科正的评价甚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列证最详,论治最精”。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33.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脉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脉学辑要脉学辑要评 常见的腹及其意义 从脉经起脉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对脉图的研究现状 对四发展的展望 古代脉圈的意义和不足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古脉法学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共找到474,28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