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法存在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自《脉经》起形成,后世寸口法诊脉方法,而形成后世法。《脉经》以后,都足宗法《脉经》,后人所做只不过是一些对《脉经》修修补补,在批判伪撰《诀》中,保卫《脉经》,普及法等工作而已。 1、缺乏重大、突破性质进展 自《脉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_《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者,何也?必于阴部得沉微迟涩之,故又言独寒也;必于阳部得洪实滑数之,故又言独热也。独陷下者,沉伏而不起者也。)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形肉脱去者,大肉尽去也。脾主肌肉,为五脏之本,未有脾气脱而能生者。虽九候之中无独见之七,然终不免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34.html

杂病生死歌_《疡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应二年而死。十五动而一止者,知肾肝心脾四脏皆无气,期一年而绝也。)新注云∶上言之动止,未知切何部而取据,谨按《素问》《难经》云∶每于平旦寅时,日未出,饮食未进,血气未乱,医者可以存神定意,心无外驰,于指下,右手寸口,默数脉息至止,以决之...

http://qihuangzhishu.com/344/72.htm

刘氏诀-肝(胆)附:简谈诊脉方法_【中医宝典】

...我们来简述一下诊脉法。另外,也对上述7作一下详细讲解。 1、临床地位 又称切脉。属中医四“望闻问切”之一。内经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 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那么,把切脉列于第四位,并谓之巧,是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85.html

四时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之盛衰,病之新故,凡疗病者,以此五,诊病使当,为合其时,不当,为后其时也。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瘦气大,形肥气小,为不相得;形肥气大,形瘦气小,为相得也。色泽以浮,谓之易已;其病人五色,浮轻润泽,其病易已。平按:《素问》无“”字。...

http://qihuangzhishu.com/106/64.htm

藏药浴起源_药浴文化_【中医宝典】

...早期藏医在饱受寻找矿泉之苦后,便开始主动仿照矿泉配制药水。他们依据药物性味功效,制取了人工沐浴药剂,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使药浴经验逐渐成熟。 藏药浴起源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起源于本民族...

http://zhongyibaodian.com/yaoyu/a14961.html

问三焦命门_《宗三昧》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故有命门之号.难经独以右尺当之.而诀复有男女左右之分.男以精气为主.故右尺为命门.女以精血为主.故左尺为命门.是命门之.尤重在乎尺内也,三焦鼎峙两肾之间.为水中之火.既济阴阳.赵氏所谓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为性命之主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zongsanmei/845-12-1.html

诊法之其他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足兰是足部趺阳、太溪、太冲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诀汇辨》认为:足三为人生根本之所系,临之时不可不察。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中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怯。 一、足三 足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9.html

《丹医秘授古法》内容_《丹医秘授古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由于成书在今本《黄帝内经》之后医学经典《难经》开篇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死生何谓也”;又由于在西晋太医令王叔和所著《脉经》中才开始见到将两手“寸口”[即位于手腕桡侧动脉。]分成寸?关?尺三部,用以候...

http://zhongyibaodian.com/danyimishougumaifa/1248-5-0.html

四时病五行相克歌_《诀刊误》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春得秋定知死.死在庚辛申酉里.夏得冬亦如然.还于壬癸为期尔.严冬得四季.戊己辰戌还是厄.秋得夏亦同前.为缘丙丁相刑克.季月季夏得春.克在甲寅应病极.直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鬼贼.内经难经并以天干五行论克贼.诀又以地支并论....

http://qihuangzhishu.com/943/38.htm

共找到893,9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