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思想体系

...规律()。 老子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226.html

李耳主要著作

...《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民本思想天之,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225.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七章评析

...本章主旨是论述天之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出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观察,认为一切事物,在其相互对立矛盾中,都具有同一性。张松如指出,老子把他从自然界得来这种直观认识,运用到人类社会,面对当时社会...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0.html

老子他说》第十章:魂魄精神一担装_道家_【文学360】

...以后方士者流(方伎之士),再一演变为神仙丹修炼方法,便摆脱老子所说营魄古语,干干脆脆,用两种名词,取而代之。而且明白指出长生不老方术,只需将生命中的两样东西,凝结为一,便成功。神是能思虑主体,气是活力...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29.html

岳飞军事思想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看出岳飞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570.html

第十六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邵雍曰老子得易之体,正谓此也。致虚极即秉要执本,清虚自守之说,亦即论语修己以安百姓。王通曰清虚长而晋室乱,老子之罪,正谓此也。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严可均曰:王弼无字。 纪昀曰:案下河上注本及各本俱有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六章评析

...以往人们研究老子,总是用清静无为恬淡寡欲这几句话概括老子人生态度。但从总体上看,老子比较重视清静无为,主要是就治国治世而言政治用语,不完全指修身问题。这一章并不是专讲人生,而是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但无论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07.html

老子·道经·第二章解读

...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根本性质,反者,之动也(第四十章)。老子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模式。他所提出一系列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善恶、美丑、是非、强弱、...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89.html

杨慎儒学思想

...揭示理学和心学都存在着重虚谈多议论学而无实学而无用弊端。 杨慎说: 骛于高远,则有躐等凭虚之忧;专于考索,则有遗本溺心之患。故曰:君子以尊德性而问学。故高远之弊,其究也,以六经为注脚,以空索为一贯,谓形器法度...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356.html

发生认识论解释_发生认识论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瑞士皮亚杰关于认识理论。认为不能静止地看待认识论问题;人类知识形成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一系列结构。强调认识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发展。人认识来源于动作,是主体对客体施加动作结果。动作是外显...

http://hanwen360.com/c/63726.html

共找到956,3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