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⑤收缩。《灵枢·经筋》:“缓不胜收,故僻。”⑥指秋收之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http://qihuangzhishu.com/193/948.htm

手阳明大肠经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下行到达大肠,归属于肺脏,向上沿喉咙,浅出于缺盆部,脉气仍旧流入手阳明本经。 手阳明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57.html

手阳明大肠经_【中医宝典】

...下行到达大肠,归属于肺脏,向上沿喉咙,浅出于缺盆部,脉气仍旧流入手阳明本经。 手阳明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臑,结于肩髃;其支者,绕肩胛,挟脊;其直者从肩髃上颈;其支者上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16.html

头症预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头为人体的首脑部位,“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其中,经脉直接与头联系的有小肠经、胃经、心经、大肠经、肝、胆、三焦、膀胱经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还直接“入络脑”。通过经别和经筋上头的有足...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87.htm

阴疝统论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曰阴疝,若寒湿之气,有连于小肠者,即少腹控睾而痛,阴丸上下,谓之肠 ,寒气客于经筋,足厥阴脉受邪,脉胀不通,邪结于睾卵,谓之卵胀,肾虚之人,因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下流于睾,寒气结聚不散,谓之气 ,水气盛则津液内结,谓之水 ,水气 ...

http://qihuangzhishu.com/122/806.htm

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出《灵枢·经筋》。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风、寒、湿、痰、火邪...

http://qihuangzhishu.com/169/2067.htm

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为胸之后背及气管也。”④形容三部九候脉象上下右左、迟速大小各不相同。《素问·三部九候论》:“一候后则病,二候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之后,应不俱也。”⑤迟至。《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收气乃后。”⑥后面。《灵枢·经筋》:“...

http://qihuangzhishu.com/169/446.htm

络脉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其主要作用是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孙络 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2.html

络脉_【中医宝典】

...部,包括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其主要作用是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 孙络 从别络分出最细小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37.html

阴疝统论_《圣济总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曰阴疝,若寒湿之气,有连于小肠者,即少腹控睾而痛,阴丸上下,谓之肠 ,寒气客于经筋,足厥阴脉受邪,脉胀不通,邪结于睾卵,谓之卵胀,肾虚之人,因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下流于睾,寒气结聚不散,谓之气 ,水气盛则津液内结,谓之水 ,水气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engjizonglu/122-105-1.html

共找到6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