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yer小体的高内皮微静脉以及炎症部位的内皮细胞结合,其配体分子称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七)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CKR)可表达于静止及活化T细胞表面,静止T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
...分子介导的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不稳定的粘附,随后血管内皮细胞的膜结合细胞因子作用于淋巴细胞激活其integrin分子,导致加强粘附及穿越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粘附分子在白细胞渗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先天性白细胞粘附缺陷症(leukocyte ...
...产生细胞因子,活化后才能产生。近年来,根据建立的小鼠TH细胞克隆,分析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种类,发现具有不同的调节功能,可将TH细胞分为二类,即TH1和TH2(表8-3)。TH1与细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形成有关,故亦称为炎症性T细胞,相发于...
...形态学上不能辨认。这种膜受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已知许多物质如激素、免疫球蛋白、药物、毒素以及感染因子等都是作为外来信号被受体接受后才转化为细胞内效应而发挥其作用。如封闭其受体,则亦同时消除其作用。细胞膜的病变1.细胞膜形态结构的改变 机械...
... willlan和 henra命名以来已有 200多年的历史,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及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对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
...B细胞,并离开骨髓进入周围免疫器官。此时膜表面可同时表达sIgM和sIgD,但其V区相同,而C区不同,故其识别抗原特异性是相同的。成熟B细胞可发生于一系列膜分子变化,可表达其它多种膜标志分子,如丝裂原受体、补体受体、Fc受体、细胞因子受体,...
...ACTH受体,其Kd分别为0.1nM和4.8nM,受体密度为3000/细胞及5000/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也有此两种受体,Kd值分别为0.04M和3.4nM。免疫细胞上的ACTH受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的ACTH受体性质和结构基本相同,其...
...)、2个Ⅲ型纤维结合蛋白结构(各含100氨基酸)及1个细胞因子受体的同源区所组成,后者含4个保守的Cys和一个WSXWS结构。单独IL-6R与IL-6结合为低亲和力。IL-6R分布于淋巴样细胞和非淋巴样细胞,如活化B细胞、EBV转化B细胞、...
...降压药物。 但是,英国《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的修订依据主要基于Lindholm等的荟萃分析,纳入的20项研究中有17是关于阿替洛尔的临床研究。ASCOT和LIFE研究中也采用了阿替洛尔,其研究对象是血浆肾素活性低、β受体敏感性差、血管顺应性差...
...微粒残粒除去了阻碍ApoE与受体结合的因素,故可迅速被肝脏清除。LDL约有一半是通过LDL受体,另一半通过LDL受体相关蛋白进行代谢,其半寿期短,总之,LDL受体主要功能是通过摄取胆固醇进入细胞内,用于细胞增殖和固醇类激素及胆汁酸盐的合成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