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另说“去任脉三寸”(《针灸甲乙经》);在上管两旁各一寸(《太平圣惠方》)。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第七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梁关。即金门,参见该条。...
...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胸中(《素问》无胸中二字)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疼贡贡(《素问》作员字),脉引冲头痛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心(《素》心字作卒心痛三字)...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普济方》作至宫,《针灸逢源》作至荣。即目窗。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作鼠穴。即承泣。参见该条。...
...的主导思想和独到的特点。(一)针刺治疗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针刺治疗上,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以皇甫谧撰述《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的成就,最为杰出。在皇甫谧前,王叔和撰《脉经》,在《黄帝内经》基础上,阐述了经穴理论,以心与小肠,肺...
...①经外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手中指背侧近侧指关节的中点处。一说在手中指背侧远侧指关节的中点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主治呕吐,噎膈,鼻衄,牙痛,白癜风等。艾炷灸3-7壮。②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阳溪。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作泪空。即睛明。见该条。...
...经》的结构、体例、传本源流,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同时对于《针灸甲乙经》传本的校勘,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现藏日本仁和寺中的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卷子,共有两轴,都仅存卷一及肺经部分、(有部分缺文),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经考察发现该传本的...
...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西晋医家皇甫谧(公元215~282)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