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歌】佛顶疽属督上星,阴阳不调毒热成,不论虚实皆险证,溃烂黑陷必然凶。【注】此证一名顶门疽。生于头顶硵门之前,属督脉经上星穴。由藏府阴阳不调,热毒上壅而成。色紫,坚硬肿痛,脉洪大而数者为实;脉微细而数者为虚,皆属险证。若溃烂黑陷,六脉散...
... 疮风疳之类。虽云俱属疮类。而其轻重缓急。自有不同。夫痈疽之疾。须要察其虚实冷热轻重。对症用药。无失先后次序。凡人年四十以上。头顶鬓颐。背膂腰胁。或筋骨之上。所视不见之处。稍有疮疖。便不可轻易待之。若视之怠慢。以为常疾。每见从微至显。丧命者...
...作者:李迅 朝代:宋·庆元二年 年份:公元1196年 原序 背疽方总论 背疽其源有五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 审内证用药 服补药快捷方式 疽发所在有不可治者 戒忌 麦饭石膏论 治疽痈用药大纲 论服嘉禾散 论服不换金正气散 论渴疾本原 痈口将收论...
...病名。指肌肤化脓性感染之多发性疽病。《外科启玄》卷六称:“此九疽一生即有九处,初肿势甚重,当看人之虚实,毒之浅深,脓之稀稠,溃之迟早,验之五善七恶,或又二、三处者亦轻也。”实则九疽乃言其多发,并非发则必有九处。有认为类似今之脓毒症者。证治...
...凡病属实者,其舌必坚敛而兼苍老;病属虚者,其舌必浮胖而兼娇嫩。 经云∶“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又云∶“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窃谓虚实两字,是搅病机之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之纲。盖以人之有病,不出一虚一实,医之治病;不过一补一泻。如...
...者逆。初宜服仙方活命饮,色紫坚硬,宜服山甲内消散。脓势将成,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若起长脓迟,或疮不 痛者,急用艾壮隔独头蒜片,置患上灸之回阳。中脘疽图(图)山甲内消散穿山甲(炒,三大片) 当归尾 大黄 甘草节(各三钱) 土木鳖(...
...《外科启玄》卷一:“疮者伤也。肌肉腐坏痛痒,苦楚伤烂而成,故名疮也”。如金刃所伤之刀疮、金疮即是。③一切痈疽、皮肤病的通称。《外科启玄》卷一:“疮之一字,所包括者广矣。虽有痈、疽、疔、疖、瘰疬、疥、癣、疳、毒、痘、疹等分,其名一止大概而言是...
...【方歌】腋疽初起若核形,肝恚脾忧气血凝,漫肿坚硬宜蒜灸,日久红热溃先疼。【注】此证一名米疽,又名疚疽。发于胳肢窝正中,初起之时,其形如核。由肝、脾二经忧思恚怒,气结血滞而成。漫肿坚硬,皮色如常,日久将溃,色红微热疼痛也。初宜艾壮隔蒜片灸法...
...盘紫滞,化脓迟缓,出脓稀少。或出现高热、脉数、神昏谵语等邪毒内陷之逆象。根据初起,成脓,及溃后分别分为“火陷”“干陷”“虚陷”。总称“三陷变局”。对“有头疽”的治疗应辨证施治,唐师在临床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施治,现分述如下。(一)、外感风热:...
...,指甲无红色似银。食者可医无苦病,不识言风道热惊。用药表脾凉上膈,心凉疽伏始安宁。《凤髓经》歌括一同,两句小异。外有注云∶宜与二圣散表出。(方见伤寒变疹子门中。)四十候伤寒变疽歌一同。后云∶此候指甲白,牙上有血为证,表发只用参苓散,凉心经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