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脉诀,始于崔紫虚真人,李濒湖改订之,李士材又改订之。近日如《冯氏锦囊》诸本,各有增删,然非繁而无绪,即简而不该,且囿于王叔和、高阳生、滑伯仁旧说,胪列愈多,而指下愈乱,皆非善本。余取显然可见之八脉为纲领,而以兼见之脉为条目,韵以四言,...
...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如两手寸口脉象十分微弱,而趺阳脉尚有一定力量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如趺阳脉难以触及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已绝,难以救治。 寸口诊法 始见于《内经》,详于《难经》,推广于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寸口又称...
...雍曰.仲景本论门自三阴三阳.至发汗吐下以后证而终.自病可温以下.本论原无门目.其论说皆仲景之言.其见于三阳三阴诸门者.王叔和重出于脉经以备仓猝寻按.今根据脉经所撰录诸后.仲景曰.大法.冬宜服热药及灸.又师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
...关键词:汪机 《伤寒选录》 明代 文献研究 摘要:汪机《伤寒选录》自1575年问世后,国内一直未见过传本,199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日本冈本启迪院藏明万历三年敬贤堂刻本复制本影印发行,为我们研究汪机的伤寒学说提供了依据。《伤寒选录》的研究...
...见之脉,乃可断其为病耳。岐伯曰∶“脾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其来如水之流者,此为太过,病在外;如乌之喙,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沉重;不及则令人九窍壅塞不通。”王叔和《脉经》云∶“脾旺之时,其脉大,阿阿而缓,...
...传承下来的优秀篇章。就拿以“六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来说,他跟中医药学关系太大了,所以古今医家,特别是名医,非只与它有染,更是烂熟于心,在他们的著述和文章中都有所引用和阐发。如张仲景《伤寒论》序、孙思邈《大医精诚》、王叔和《脉经》序、戴良《...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
...金匮著作简称《金匮要略》。三卷。东汉·张机撰。约成书于三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魏晋时经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1065年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整理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
...内科著作。八卷。清·程杏轩辑。刊于1826年。本书系《医述》第五-十二卷。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疾病证治。每一病种。选列《内经》、《脉经》及后世有关医论,记述病名、病因、病状、治法及方药。间附医案以为佐证。眉目清晰资料丰富。辨证详审,...
...内科著作。八卷。清·程杏轩辑。刊于1826年。本书系《医述》第五-十二卷。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疾病证治。每一病种。选列《内经》、《脉经》及后世有关医论,记述病名、病因、病状、治法及方药。间附医案以为佐证。眉目清晰资料丰富。辨证详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