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1)。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2)。 (1)阳转进长,阴道日消,君子日长,小人日忧,“大亨以正”之义。 (2)八月阳衰而阴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脉学著作。一卷。明·李时珍撰于1564年。李时珍鉴于高阳生《脉诀》可商之处颇多,遂撷取诸家脉学精华,参以个人心得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浮、沉、迟、数、滑、涩、实等27脉,作者以鲜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分析各种脉象,其中...
...脉学著作。一卷。明·李时珍撰于1564年。李时珍鉴于高阳生《脉诀》可商之处颇多,遂撷取诸家脉学精华,参以个人心得并临床经验撰成此书。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论述浮、沉、迟、数、滑、涩、实等27脉,作者以鲜明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分析各种脉象,其中...
...如今人之便捷也.奈今之医者.不读仲景之书.不采诸贤之论.几句油腔.一味活套.便曰我能治伤寒矣.及乎临证.则茫无所措.强以杂病之法治之.所以当汗不汗.不当汗而汗.当下不下.不当下而下.误人岂浅鲜哉.即以古人尚论之.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伤寒一...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读书教学与临症》一书中,共收集先生研究《内经》论文十篇。有探讨阴阳学说的、有阐发病因病机的、有研究“五郁”病证的、有剖析治则治法的,有评述不同医家注释《内经》之特点的。先生推崇秦伯未《内经类证》,并以脏腑、气血形体、经脉...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
...目录 《医学入门》桂花饼 《医学入门》桂花饼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学入门》:桂花饼【处方】桂花1两,儿茶5钱,诃子7个,甘草5分。【制法】上为末,桂花水调为丸饼。【功能主治】清痰降火,止嗽生津。主【用法用量】每嚼1丸,滚水送下。...
...”证见咽喉干痛,鼻出热气,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若带血缕,或带血胆臭,或坚如蛎肉。治宜清肺止嗽,用金沸草散、旋复汤等方(《证治要诀》卷六)。亦有伤于暑热所致者。《洁古家珍·咳嗽》:“夏月嗽而发寒热者,谓热嗽。咳嗽而兼口燥声嘶,烦热引饮,或吐...
...,遵《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上消白虎中承气”之说,拟白虎汤原方:石膏30g 知母10g 甘草6g 粳米15g 三剂二诊:渴饮不减。考消渴一证,或高热津伤,或阴虚液亏,总属津液匮乏。既系热邪伤津,何以服之不效?观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显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