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痛,触痛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面瘫,表面皮肤破溃,并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甚至经血行全身远处转移。 3.腮腺区瘤样病变 多见腮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毛细血管型血管瘤多见于婴儿,肿瘤边界清楚,韧性大,压缩性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年龄稍大儿童...
...物品而传染。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性低于麻疹和水痘。在人口稠密地区,全年均可发生,但通常在冬末至初春流行。当大量易感者集中时,可发生大流行。虽然腮腺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发病最多的是5~15岁的儿童,2岁以下的儿童很少见。感染一次腮腺炎病毒就可...
...治疗原则 1.手术或行镭射切除术。 2.病变广泛者行喉裂开肿行切除术。 3.并发喉梗阻者,应行气管切开术。 用药原则 乳头状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前后酌情使用抗生素。 ...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必须和流行性腮腺炎区别。流行性腮腺炎有接触史,常双侧同时发生,伴发热。腮腺导管分泌正常。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涎腺造影表现和sjǒgren综合征现已明确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两者的关系和区别仍不十分清楚。组织病理方面二者有所...
...至次年3月)。多数人接种疫苗后,2周后即有保护作用,但对于儿童和其他从未暴露于流感病毒的人群,则需要给予两剂疫苗,间隔1个月,以达到适当的免疫。流感的并发症流感在任何人都可成为一种严重的疾病,多数健康的个体均可在病后7~10天内恢复。但如...
...国外相比无明显区别,说明我国自行制造的疫苗还是很不错的。据统计约有3~5%的孩子(主要见于2岁以下儿童)注射5~12天后可出现发热反应,热度不超过38.5℃,同时伴有散在的“类麻疹”皮疹,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国外报告接种麻疹疫苗后...
...本品系用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后冻干制成。为奶酪色疏松体,溶解后为澄明橘红色液体。用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接种对象年龄为8个月以上腮腺炎易感者。用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5ml...
...机体90%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或由黏膜入侵,为了防止感染,诱导黏膜表面产生分泌型IgA抗体(sIgA)是非常重要的。sIgA可以阻止微生物在黏膜上皮层驻扎繁殖,禁止它们进入上皮层,而大多数的皮下或肌注给药方式的疫苗通常无法诱导黏膜sIgA...
...上皮不典型增生。多数病例可出现假上皮瘤性增生,但是多数观点认为腭部乳头状瘤病无真性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结缔组织内几乎总是存在较重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腭部小涎腺常有慢性炎症及导管上皮鳞状化生。病变常为多发性乳头状增生、红色。通常发生于腭部,亦...
...famicyclovir更有利于口服后吸收。 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应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系统性治疗以免再次复发。 (二)预后 典型者可自然缓解,故其病程比较良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