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说日趋成熟,成为在病因、病机传变、辨证论治等方面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 此外,清代王清任重视解剖,改正了前人有关“内景图说”中的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著成《医林改错》,并致力于人体气血运行的研究,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倡导活血化瘀的治法,对...
...朴学兴起和社会改革的需要,今文经学被重新发现,主要代表人有康有为。 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它的出现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史记李斯列传中记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谐守慰...
...昔人谓仲景伤寒方分三大纲∶曰桂枝,曰麻黄,曰青龙是也。然此三方,皆隶太阳,何得以该全书之旨耶?窃尝反复《伤寒》一部,其方当分四派∶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细辛为一派,是发表之法也;理中、四逆、白通、真武为一派,是温里之法也;柴胡、泻心、...
...所致。中医辨证属:“积证”。拟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方药:柴胡疏肝散出入柴胡6g 青皮6g 陈皮6g 枳壳9g 白术9g 白芍9g 制香附9g 当归9g 大腹皮9g 桃仁4.5g 赤芍9g服药两周症状无改善。根据“积症病在血分,聚症病在气分;积...
...少林派的重要人物是赵廷海,字兰亭,清道咸时(1821—1861年)天台人。“少好勇,薄游四方,遇技击之良者,必止而请教焉”(见《救伤秘旨?序》)。赵氏收集了流传民间的技击家跌打秘方,于咸丰二年(1852年)编成《救伤秘旨》。介绍了拳击伤和骨折...
...17-18世纪欧洲大陆上唯理论者的统称。主要代表有笛卡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他们都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理性知识才最可靠。有唯物的和唯心的之分。...
...鉴于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杏林人物众多,各家研究内容又不尽相同,故历史上医学流派纷呈。继金元以朱震亨、戴原礼为首的“养阴派”后,明清浙江又形成以张景岳、赴献可为主的“温补派”,以张志聪、高世拭为代表的“钱塘学派”,以俞根初、高学山为首有地域...
...瘀血内阻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导致了其临床症状的同中有异,故其选方用药就有所不同。古代医家王清任在《地龙组成。具有活血行气,祛瘀能络,能痹止痛的功效。偏于治疗瘀血阻滞经络瘀血证,用于治疗瘀血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