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又在洛阳西巩县,因此他对洛阳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武则天长期留居洛阳,只在长安中(701—703)曾一度回西京。当时杜审言曾随驾去长安。这首《春日京中有怀》诗...
...陈硕贞的事业在婺州终结了,虽然她从起兵到兵败身亡,不过一个多月时间,但是东南震动,影响极大。她自称皇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后来武则天称帝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她的影响。今天我们在青溪的“天子基”、“万年楼”等遗迹中,似乎仍可找到当年的“...
...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的大城市。它前当伊阙,后据邙山,洛水穿城而过,具有“天汉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就是因此而得名。天津桥一带,高楼四起,垂柳成阴,景色宜人。唐代帝王为了享乐,经常幸临东都。唐高宗一生先后到过洛阳七次。武则天...
...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是谢玄的孙子,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15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
...张衡的诗歌留传下来的有3首,以这首《四愁诗》为最有名,《张衡年谱》的作者认为这诗作于公元137年(汉顺帝永和二年)。汉安帝于公元107年即位,在位18年中,外戚专权,宦宫乱政,皇帝徒有虚名。公元126年,顺帝即位,不能刷新政治,种种弊端...
...中传其神,达其情,是此诗构思上的创新之处。诗的一二两句,以极简炼的笔墨,运实入虚,烘托出舞者的精湛舞技。古谚云:长袖善舞。作者只从绮袖入手,着一“回”字,则双臂的舒展自如,躯体的回旋若飞,已宛然可见。高堂华屋之中本无风,是轻捷蹁跹的舞步,是...
...诗从“狗吠”落笔,引出“吏来”,猛然扯开了一场逼租逼税惨剧的序幕。首句劈空而至,来得突然、紧张,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何暄喧”既点明狗吠声大而杂,又暗示了悍吏唯恐“猎物”躲逃而“奇袭”的凶暴淫威。 “披衣”写出了主人不敢怠慢地...
...皇甫湜和李翱,虽然是韩愈门下的弟子,却都不太会写诗,在永州浯溪旁的石刻间有皇甫湜的一首诗,是为元结而作的,内容是:“次山(元结之字)有很好的诗篇,可惜失之于碎而不全。但是他长于寄托和描叙,写得筒洁而形象。他也擅长以质直古朴的语言准确地表达...
...①这首诗选自《民国重修隆德县志》。 ②巑岏:山高锐峻大貌。 ③华岳:陕西华山。三峰:指华山的芙蓉、明星、玉女三峰。 ④萧关:汉代关名,在今固原市东南。从《史记·匈奴列传》“汉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入朝那萧关”的记载来看,则汉萧关应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