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辨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温热辨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结合温热的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心肺病变属上焦;脾胃病变属中焦;肝肾病变属下焦。三焦所属各经的主要症状如下:上焦:手太阴肺经有发热恶寒,自汗头痛而咳等症。手厥阴心包经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sanjiaobianzheng-56.html

张云鹏_、热病力创分期分类论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治疗外感热病100例的经验,提出以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三者相结合的独特的热病五期八类辨证纲要,以指导临床实践。观察的100例均为体温在38℃以上急性发热的住院患者,临床疗效就发热而言为96%。 1.恶寒期 一般多见表证。即太阳,卫分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yunpeng/547-4-1.html

六经辩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所创立的种论治外感辨证方法。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

http://qihuangzhishu.com/92/76.htm

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五字,又下有“此为”二字,又下缺一字。据《素问·奇论》及《甲乙经·妇人》,“曰”下所缺一字应作“人”,“重”下所缺五字应作“身九月而瘖”五字,“为”下所缺一字应作“何”,则此一行应作“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正...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57.htm

卷第三十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字,又下有“此为”二字,又下缺一字。据《素问·奇论》及《甲乙经·妇人》,“曰”下所缺一字应作“人”,“重”下所缺五字应作“身九月而瘖”五字,“为”下所缺一字应作“何”,则此一行应作“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正...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0.html

中医词典拼音Y:第十一_《中医词典》x~y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包括:膈咽不通并四时换气用药法、本草十剂、中风同从高坠下、呕咳气喘、饮食劳倦论、四时用药加减法等20余有关内科及用药法则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包含着不少超越前人的学术见解。尤其是结合辨证治疗进一步阐发了作者所倡导的“脾胃论”思想。现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8/195-2-11.html

湿热_中医临床中医治法_【中医宝典】

...总没有精神,腰背沉重,懒洋洋的;有的病人则诉说,天气有变化,总感四肢酸痛,沉重麻木,嘴里没味道,不想吃东西,吃了点东西就觉得腹部发胀,胸中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样,舌苔浑腻。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湿浊”之。 湿邪是六淫之一,与燥邪相反。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chuang/b33224.html

中成药治肥胖辨证分型最重要_【中医宝典】

...临床观察发现,中成药辨证治疗肥胖症有一定疗效。中成药治疗肥胖症,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1、脾虚湿阻型:主要表现是肥胖浮肿、疲乏无力、肢体困重、尿少、纳差、腹满。脉沉细、舌苔薄腻、舌质淡。当以健脾利湿为治,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9克,每日3...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487.html

《诸证提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著作。十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612年。本书分述以内科(包括五官)为主的病证百种。每种1,每篇以《内经》及金元医家著述为主线,论述病候及辨证治法,后附以治疗方剂或针灸法。选方较多。现有明刊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95.htm

《诸证提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内科著作。十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612年。本书分述以内科(包括五官)为主的病证百种。每种1,每篇以《内经》及金元医家著述为主线,论述病候及辨证治法,后附以治疗方剂或针灸法。选方较多。现有明刊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43.htm

共找到469,1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