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理论的影响,尽十余年的心力钻研内经伤寒论的阴阳脉例,并广泛参照王叔和、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等有关阴证阴脉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对于伤寒阴证的新见解。他首先指出,伤寒是人之大疾,病情最急,而阴证尤为严重。因为阴证准辨而难治,鉴于阴证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4.htm

饮食多元化 适体顺四时--内经告诉我们如何饮食养生(下)_【中医宝典】

...火克金伤肺,要多吃辛味以抗心的克伐。秋季肺金当令,辛多则金旺乘木,故宜食入肝之酸以御之。 内经理论为指导,金匮要略提出了四季食物种类的禁忌,如“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等,这里既有以脏补脏的寓意,即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828.html

巫祯来先生论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观点。认为,中医的八纲辨证,六纲辨证,三焦辨证和脏腑辨证都脱离不了周易的阴阳学说。只有认识了"阴阳"的实质,才能诊治如神,用药如神。 曾祖朝顺公为后学开列的医学入门书籍是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道德经孙子兵法 周易...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4.html

五行学说的形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配位信仰,此为五行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2.五季说 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以立五行。”管子·五行说:“昔黄帝作立五行以正天时。”均认为五行是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而创立。五行的本义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运行,即五个季节的变化。管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32.html

从马王堆医帛书到灵枢·经脉看经络学说起源和发展_【中医宝典】

...。这提示经络学说存在着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 从内容上看,足臂阴阳灵枢·经脉篇有相似之处,其写作体例也大体一致。首先描述经脉的循行路线,其次讨论与之相关的病症,最后提出治疗原则。其中,足臂的论述较为简单,阴阳对病症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77.html

杨上善(585-670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间医家。其里居欠详,尝先后任隋太医侍御、唐太子文学、太子司仪郎。精于医,诊疗无不愈。于黄帝内经深感兴趣,研究颇深。尝效法皇甫谧,对素问灵枢加以重新编排、注释,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此为最早内经注本,有甚高之文献...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009.htm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候,后述治疗医方,对临床各科疾病广收博采,对每一病证逐个深入研究,在病因方面多所发现,或则以其新的认识,提出相当符合实际的推断,是我国最早的病源证候学专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也多先论病因证候,后述治疗医方者。(一)乖戾...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3.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了温病的独特诊断方法在温病的诊断方面,清代医学家提出了许多独持的方法,总结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不仅对温病辨证很有价值,对内伤杂病亦有不少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诊断学。1、察舌 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广温疫论提出积粉苔是疯疫的重要标志之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2.htm

恬淡虚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出素问·上古天真论。指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内不存情虑之激扰,物我两忘的境界。原为道家所尊奉的养生的根本途径,后被道教养生学说所袭用。中医养生学说也深受其影响,这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多处反映。...

http://qihuangzhishu.com/194/357.htm

素问的学术价值_【黄帝内经】

...素问灵枢两部书是战国秦汉时代我国医学之集大成者,是历代医学成就的全面总结。 它俩的源头包括了以黄帝内经为首的七家医经在内,两千年来中国医学就是沿着素问灵枢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素问灵枢是我国最早的两部传世医学...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8.html

共找到888,8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