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不应手者。语曰勿伐天和,正因时之道也。亦有不头痛身痛恶寒者,治法皆同,治法轻者以五苓散,以利小便,导火下泻而暑自解,或香薷饮辛散以驱暑毒,木瓜制暑之要药也。或藿香正气散、十味香薷饮之类,重者人参败毒散、桂苓甘露饮、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之类,...
...作者:凌晓五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风温夹食 时 湿温 暑风兼疹 暑湿 白 红疹 紫斑 春温逆入心包 伏暑 伏暑内闭 热入营分 热入厥阴 热邪消烁津液 阴虚阳浮 阴斑 伏暑夹食 霍乱夹食 霍乱 遗湿 风斑 寒水袭肺...
...作者:凌晓五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风温夹食 时 湿温 暑风兼疹 暑湿 白 红疹 紫斑 春温逆入心包 伏暑 伏暑内闭 热入营分 热入厥阴 热邪消烁津液 阴虚阳浮 阴斑 伏暑夹食 霍乱夹食 霍乱 遗湿 风斑 寒水袭肺...
...绵,可加竹叶、芦根、连翘,减半夏、陈皮,免伤津液。其舌苔本腻,若渐黄燥黑焦,是伏暑之热已伤其阴,于本法内加洋参、麦冬、玄参、生地治之。倘神志昏蒙,是邪逼心包,可用益元散、紫雪丹,量其轻重投之。倘壮热舌焦,神昏谵语,脉实不虚,是热邪归并阳明,...
...温病中 温毒病,证同温热热尤炎。伤湿汗出当风立,风湿发热重疼牵。【注】中 ,即中暑也。温热之病复中于暑,名曰温毒证;治同乎温热,但热尤盛也。伤湿之病复感于风,名曰风湿;其证发热身重,疼痛牵掣也,治法已详于身痛矣。中详在暑门。...
...作者:王士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24年-1857年 序 一、内科 感冒 风温 春温 暑温 湿温 伏暑 秋燥 冬温 咳嗽 喘证 哮证 痰证 血证 惊悸怔忡 不寐 遗精 癫狂 痫证 中风 眩晕 厥证 脱证 痹证 痿证 脚气 胃脘痛 胁痛...
...作者:王士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24年-1857年 序 一、内科 感冒 风温 春温 暑温 湿温 伏暑 秋燥 冬温 咳嗽 喘证 哮证 痰证 血证 惊悸怔忡 不寐 遗精 癫狂 痫证 中风 眩晕 厥证 脱证 痹证 痿证 脚气 胃脘痛 胁痛...
...暑病系指夏天感受暑热所发生的多种热性病,一般多指中暑、暑温等病症。中暑的常见症状为突然晕倒,昏不知人,身热烦躁,气喘不语,大汗或无汗,或四肢抽搐。治宜急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之处,给服清暑、解热、开窍之剂。暑温主要表现身热口温,心烦面赤,汗多...
...热病 四、暑病 五、伏暑 六、湿温 七、燥病 八、冬温 附方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