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 【治法】补气健脾,疏肝行气。 【方名】草豆蔻散。 【组成】草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火上升,内风扰动。 【治法】平肝熄风。 【方名】桑丹杞菊丸。 【组成】桑叶4.5克,丹皮4.5,滁菊花4.5克,炒枸杞子6克,煨天麻6克,焦山栀6克,生地12克,钩藤9克,橘红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水饮停胃。 【治法】健脾和胃,行气化饮。 【方名】黑丑散。 【组成】黑丑30克,制半夏30克,炒白芥子60克,木香30克,橘红30克,茯苓45克,甘草15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3-6克,水煎,去滓温服。 【出处...
...是也.奈疔之名色俱不同.治法亦异.余虽不敏.究其源.察其形.余总计共三十四种疔疮.其形症不同.禁忌不宜.误犯若不急治.惟恐伤于生命.俗云.走马看疔疮是也.故知疔与痈疽由急也.当诊其脉浮数.在表也.宜散之.沉实者在里也.宜下之.半表半里用解表...
...论肺痈 论肝痈 论肠痈天师曰∶内治者,言人有病在脏腑而治之也。人有肺痈。肠痈、肝痈者,必须从内消之也。然而治法不同。肺痈方∶用元参三两,麦冬三两,生甘草五钱;金银花十两,先用水十碗,煎汤四碗,取二碗浸前药,加水二碗,又煎之,煎一碗服之,二...
...疮疡诊法之一。痒是指发生在皮肤上一种不适的感觉。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根据疮疡发展的不同阶段古代医籍记载疮疡见痒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凡肿疡初起,皮肤患处即见作痒者,为风热相搏;②如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则由疮口感受风邪所致;③抓破之后...
...反治。 ●反治法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思路上与西医有很大差异,或可借以补充西医“对抗治疗”的不足。应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通过多学科、多角度地分析探索,掌握它的本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规律。 反治法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
...夫砭石 针刀镰乃决疮毒之器械也.所谓疮毒之宜出血.可急去之意.不可延缓.恐毒势变走.内经云.病在血脉.决之于针石也.岐伯五治论云.砭针乃磁石.锋芒利快.决毒甚便.乃东方之民善于此用.于疮疖丹瘤涂之生油于赤肿之上.砭之出血.妙在合宜.亦不可...
...论曰妊娠之人,若人经有热播流血脉,散于肌肉,荣气不从于肉理,则生痈肿诸疮之类。内经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治法宜调经络,平腑脏,则邪壅之疾自瘥。治妊娠诸疮,利心经,疏壅滞。分气汤方麦门冬(去心焙) 槟榔(生锉) 当归(切焙) 人参 甘草(炙...
...治法如下(参看第三章第七节胎毒条)。乙、治法 小儿疮疡结成,外治通用方,宜四黄散。舌疮,内服三黄汤,或以桑白皮汁涂乳头上,与儿吮之。若脾胃虚弱,腹痛恶寒,口舌生疮者,宜六君子汤加干姜、肉桂。口疮,若口内糜烂出 血者,内服犀角、连翘、生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