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云∶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谓如六数、七极,热也,脉中(此中字浮中沉之有)有力(言有胃气)即有神矣,为泄其热;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说并如上)即有神矣,为去其寒。若数极、迟败中,不复有力,为...
...浮,不沉也。按之不足,轻举有余,满指浮上曰浮。为风虚动之候,为胀,为风,为痞,为满不食,为表热,为喘。浮大,伤风鼻塞。浮滑疾,为宿食。浮滑,为饮。左寸浮主伤风发热,头疼目眩及风痰,浮而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浮散心气耗,虚烦,浮而洪数...
...或问∶人言东南气热,可服寒药∶西北气寒,可服温药。然今东南之人,常服胡椒、姜、桂,不见生病;而西北之人,畏食椒、姜辛热之物何也?曰,东南虽热,然地卑多湿,辛热食药亦能劫湿;西北虽寒,然地高多燥,辛热食药却能助燥故耳!治病用药者,须识此意。...
...急惊屡发屡治,用直泻药既多,则脾损阴消,变为慢惊。当主以补脾养血,佐以安心、清肺、制肝之药。愚按前症多因吐利,脾胃虚损,肝木所乘,或肾水反来侮土所致,故似搐而不搐,先用钩藤饮子;如发搐少退,乃用宝鉴天麻散。若吐利不食,急用木香异功散实其脾...
...小儿惊药,皆些小丸散,多峻厉,取其易于成功,以之治肝心有余之症,对病则可,中病宜即止,不可以为常也。病势轻浅,只用轻剂,病退便宜和中调理。如牛黄丸三、四十味,乱杂殊甚;凉惊丸非气壮实、肝火旺者,不宜;抱龙丸亦多不见效,且麝、脑香辛太甚,...
...小儿若因出痘而生惊搐,不必治惊。若身热、耳冷、 冷,疑似未明,古方服升麻葛根汤;痘已出及出完,调理气血。只根据丹溪痘疮法,分气血虚实,看红紫淡白、稠密稀疏,及参时令用药。常以脾胃为主,虚寒用陈文秀温补法,实热用解毒法,全在活法通变。愚按...
...小儿无补肾法,盖禀父精而生,此天一生水,化生之源,肾之根也。此根日赖脾胃乳食水谷长养,男至十六而肾始充满;既满之后,婚媾妄用亏损,则可用药补之。若受胎之时,禀之不足,则无可补;禀之原足,又何待于补耶?愚按小儿行迟、齿迟、解颅、囟填、五软、...
...或问∶仲景、东垣、河间、丹溪诸书孰优?学之宜何主?曰∶宜专主《内经》,而博观乎四子,斯无弊矣。盖医之有《内经》,犹儒道之六经,无所不备;四子之说,则犹《学》、《庸》、《语》、《孟》,为六经之阶梯,不可缺一者也。四子之书,初无优劣,但各发明...
...若夏月伤暑,发热,汗大泄,无气力,脉虚细而迟。此暑伤元气也,服后方。人参 黄 (蜜炙) 麦门冬(去心) 白芍药 陈皮 白茯苓(各一钱) 黄连(炒)甘草(炙,各五分) 黄柏(三分) 白术(一钱五分) 香薷 知母(各七分)上姜、水煎,食前温服...
...目录 《丹溪心法》补阴丸 《医学心悟》补阴丸 《症因脉治》补阴丸 《医学纲目》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济阳钢目》补阴丸 《丹溪心法》补阴丸 《明医杂着》补阴丸 《丹溪治法心要》补阴丸 《杏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