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57)仁宗采纳了枢密使韩琦的建议,设置校正医书局于编集院,集中了一批著名医家,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校正工作,并命直集贤院掌禹锡、林亿校理、张洞校勘、苏颂等为校正,后又增命孙奇、高保衡、孙兆为校正。这是我国出版史上首次由政府设立的医书...
...时,我们坚持了以点带面及纵横辐射的原则。所谓以点带面,即以原文为依据(点),结合其他相关内容(面)来分析解说;所谓纵横辐射,即与同时代的医家比较(横),与不同时代的医家联系(纵),把孤立的一篇医论定位在该医家的思想体系中,也定位在中医学术...
...《倚云轩医集》又称《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包括《医案》三卷,《医话》三卷,《医论》二卷,共计八卷合编,是清末民初医学家方仁渊撰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手稿。作者曾整理其师王泰林的《伤寒论》、《小儿外感多七情无论》、《两感温病论》等...
...心.无论其力之能与不能.而心之再无下尽其到也.偶与友人沈月枝论及世道人心.因而就病谈医.于是乎渠欣欣然出示笔花医镜一书.书系抄本.予捧而翻阅.恐不克久而不忘.且此等书果可以济世救人.何妨共诸同好.予骤然付梓刊印.布告同人.或为医家之一助.不...
...唯疡最惨,而世顾轻之,何哉?乃世之疡医明经络,谙方药而不嗜利,唯以活人为心者,千百无一也,其见轻固宜,然不曰并自轻其命耶!余童而习岐黄之术,弱冠而治女弟之乳疡,虞翁之附骨疡,皆起白骨而肉之,未尝有所师受,以为外科易易耳。欲得聪明有志者指授之...
...谚云∶秀才学医,如菜作齑。以其明于理,而易过于医,医与儒皆不外乎一理也然运用枢机,主宰一身者,皆心也,故古圣贤,养心正心明心,千言万语谆谆,独重乎心,以心为主,而医家亦以心为君主之官也。独赵氏一书,强引《内经》“十二官危”之一语,反复立论...
...君煎。气郁胸膈者,症见心胸痞闷而嘈,宜理气宽胸,用气郁汤,逍遥丸。蛔虫作嘈,但治其蛔,嘈杂自可向愈。参见火嘈、痰嘈等条。嘈杂嗳气证名。临床以嘈杂、胃脘痞满、嗳气为主证。由心血虚、内有痰火扰动所致。《松崖医径·嘈杂嗳气》:“嘈杂者,……其证或...
...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景岳全书·杂证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详见嗳气条。《医宗说约》综合性医书。六卷(含卷首一卷)清·蒋示吉撰于1663年。本书系摘录《内经》以降多家医书,分科整理而成。卷首证治总论,记述四诊、脉...
...采数十家之长,端本寻支,溯流清源,改错六千余字,增液两千余条。林颐寿宋代医生。字褒世,号华阳处士。晋江(今属福建)人。博览经史,事亲至孝。精通医学,尤善脉诊,救治甚多。林彦圭明代医生。福宁(今福建霞浦)人。精医术,以活人为心,不计利。子思齐...
...(山左邢尚卿讳朝耀辑)诊脉不轻率。用药极慎重。虽贵药勿减分两,遇急病请到即行。不因钱少银低迟滞。不因饮酒宴乐推辞。不因严寒暑雨,惮于远赴。不因错认病证,曲自回护。认病不真实,必令邀医会议。细心询问病由,不可以病试药。不用霸道药,求其速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