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受燥热,津液干枯,渴饮杀谷,玉石清胃汤主之。玉石清胃汤(自制)玉竹(三钱) 石膏(四钱) 花粉(二钱) 石斛(三钱) 生地(五钱)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蛤粉(四钱) 山药(三钱) 茯苓(二钱) 甘蔗汁(半杯冲服)此方清胃,以玉竹、...
...很多女性由于身体素质等的原因,婚后性生活比较冷淡。对此宜"里外配合",注意性交前的"准备与诱导",同时可以尝试一些女性助性食物。女性助性食谱如下: 1.猪肾2个,枸杞子30克,将猪肾支筋膜,切片,入枸杞子同煮汤,调味食用。 2.冬虫夏草5...
...运津液上达。胃主降浊,所以运糟粕下行。白术、黄 ,为补脾胃之正药,同桂枝、柴胡,能助脾气之升,同陈皮、浓朴,能助胃气之降。清升浊降满闷自去,无事专理肝气,而肝气自理,况桂枝、柴胡与麦芽,又皆为舒肝之妙品乎。用芍药者,恐肝气上升,胆火亦随之...
...治小儿冷气入胃,呕吐不已。白豆蔻(十四个) 木香(煨,二钱) 砂仁(四十个) 干山药(一两) 肉豆蔻(四钱,煨)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一钱,陈紫苏木瓜汤下。如不服药,加面焙焦饼,空心吃。一方 治大...
...目录 《千金》第一竹沥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千金》:第一竹沥汤【别名】小竹沥汤、竹沥汤【处方】竹沥5升,甘草1两,秦艽1两,葛根1两,黄芩1两,麻黄1两,防已1两,细辛1两,桂心1两,干姜1两,防风1两半,升麻1两半,茯苓2两,...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余根据前法.此当与上条葛根黄连黄芩汤证参看.经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按下后脉促.同属表未解之诊.而促脉中又有阳盛阳虚之别.误下脉促.虽与上条同.然既无下利不止之证.又无喘而汗出之证.但见胸满...
...愈。一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自重。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麻辛附子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而愈。一治头脑冷。夫脑为元神之府,...
...目录 《圣济总录》补虚助气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补虚助气饮【处方】黄耆(锉)2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五味子1两,芎䓖1两,独活(去芦头)1两,桂(去粗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责任在传送饮食,故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此证因汗吐下伤其胃气,则胃气不能下行,或更转而上逆。下焦之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原上隶阳明,因胃气上逆,遂至引动冲气上冲,更助胃气上逆。且平时肝气原能助胃消食,至此亦随之上逆,团结于心下痞而且硬,阻塞呼吸...
...安胃散 白术散 半夏丸 半夏饮子 荜茇丸 参桂汤 雌黄丸 大白散 大半夏汤 茯苓小泽泻汤 茯苓饮 茯苓泽泻汤 甘草汤 干姜丸 古瓦汤 橘皮汤 麦门冬粥 方剂主治:胃反 大半夏汤 二陈汤 二根茶 茯苓泽泻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棘刺丸 铅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