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丸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共为末,糊丸,如粟米大,炒米汤下。呕吐,煨姜汤下。调,炒米汤下。白浊,盐汤下。泻泄,炒米、车前草汤下。潮热,竹叶炒米汤下。浮肿,长流水、灯心、五加皮汤下。疝气,茴香汤下。黄疸,加茵陈五钱,灯心汤下。《奇方类编》苓丸治暑泄不服水土。...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weilingwan.html

内有异物的原因_内有异物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柿子中的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成分子较大又不易溶于的鞣酸蛋白,沉淀在内,鞣酸蛋白,树胶,果酸把柿皮,柿核,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形成柿石。...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WeiNeiYouYiWu342922.htm

消渴_《医学心悟》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此阴盛隔阳于上,渴欲饮水而不能饮,名曰假渴,其人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又或因汗下重亡津液,中干燥,致令思,所饮常少而喜温。又少阴证,肾经虚寒,饮热汤以自救,乃同气相求之理,但小便色白,而外见清谷、厥逆诸寒证。以上...

http://qihuangzhishu.com/657/95.htm

医学源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徐大椿·清·乾隆二十二年 自叙 卷上·经络脏腑 无气存亡论 躯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yuanliulun5175/index.html

隋唐五代医学_【中医宝典】

...建国号唐。 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他们的辅臣,都亲眼见到隋末政治的腐败和隋政权的覆亡,亲身体验到农民起义的巨大威力,因此,唐太宗多次告诫太子、诸王说:“舟所以比人君,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而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90.html

用药弊端说_《医法圆通》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方,亦不可以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宋元明以逮本朝,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

http://qihuangzhishu.com/112/2.htm

用药弊端说_《医法圆通》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方,亦不可以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宋元明以逮本朝,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yifayuantong/112-2-0.html

试论《医学求是》的血证治疗思想_【中医宝典】

...关键词:《医学求是》 清代 吴达 血证 文献研究 摘要:《医学求是》一书认为“脾升降”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血证的病理变化关键在于“脾土湿郁,胃气不降”。吴氏以维护“脾气升举,胃气降行”为治疗原则,以“渗脾、降、达木、敛金”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74.html

中医常_中医中药偏方秘方_【中医宝典】中药方剂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阿胶的临床应用拓展 鼻出血的中医防治 痹证是顽疾短期难治愈 便秘,要学会培养“便意” 辨“指纹”儿病 辨证论治肝源性胃病 辨治男子免疫性不育四法 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别给眼睛乱“补水” 别忽视宝宝的“地图舌” ...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zhongyichangshi-61.html

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不平,胀满冲咳,食不得下,脉虚而紧涩。附子(炮去皮脐) 当归 浓朴(去皮生用) 人参 橘皮 白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一两一分) 川椒(炒出汗,去合口者,三分)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二盏,煎七分,去滓,食前服。《脾胃论》温汤专治...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wenweitang.html

共找到211,1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