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辨治窦性心动过缓_【中医宝典】

...……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阐述了心脏与其他脏腑间的关系,说明无论哪一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影响心气的正常活动而发病。因此,从五脏辨治窦性心动过缓,可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心气不足 年老体衰,或久病正虚等可导致心气亏虚,气虚则无力推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0543.html

史载之论水气凌心诸脉证_《读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所谓水气者,非必有形之水也,或外中于风寒,或内伤于饮食,或七情所感,脏气虚实,自相乘侮,皆是也。夫五脏皆有中寒,而入心最急,古人论之矣。亦有脾阳不足,下焦寒盛,自然心气下陷,肾气上凌,非关风寒外入者,此为内虚,其势较缓,而其本益深。又有...

http://qihuangzhishu.com/683/70.htm

史载之论水气凌心诸脉证_《读医随笔》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所谓水气者,非必有形之水也,或外中于风寒,或内伤于饮食,或七情所感,脏气虚实,自相乘侮,皆是也。夫五脏皆有中寒,而入心最急,古人论之矣。亦有脾阳不足,下焦寒盛,自然心气下陷,肾气上凌,非关风寒外入者,此为内虚,其势较缓,而其本益深。又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duyisuibi/683-9-12.html

男有三至_《竹林女科证治》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男女未交之时,男有三至者∶谓阳道奋昂而振者,肝气至也;壮大而热者,心气至也;坚劲而久者,肾气至也。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悦也。若痿而不举,肝气未至也,肝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壮而不热者,心气未至也,心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血...

http://qihuangzhishu.com/687/381.htm

中医治疗胸膈虚痞的中药方剂大全_【中医宝典】

...白术汤 沉香理气汤 大三脘散 调气散 分心气饮 匀气散 方剂主治:胸膈虚痞 分心气饮 匀气散 ...

http://zhongyaofangji.com/zhuzhi/xionggexupi.html

四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见疾病类三十一。)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疾病十九。)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

http://qihuangzhishu.com/481/398.htm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_《中医疾病预测》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虚里跳动最为虚损之本。”三、虚里兆心气虚里对心气有预兆意义,因虚里系心尖搏动处,为心气之所至,因此根据虚里的状况,可直接得知心气的虚实盛衰,比寸口脉候心更为直接有利,尤其因虚里内应心系,为心之外窗,因此诊虚里是诊心的重要部位。临床上通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jibingyuce/128-6-10.html

痞气_《金匮翼》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经曰∶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复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胆,饮食不为肌肤。脾气行乎四肢,脾气既痞,四肢无以受气,故不收不收犹不举也。脾色黄而合肉,气痞不运,热郁于中,故黄色外见,而肌肤日削也。温白丸 加吴茱萸、干姜。...

http://qihuangzhishu.com/669/119.htm

心阳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主要是指心血管系统的一些菜单现,这些功能和“心气”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参见“心气”条)。心阳除了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等的一些功能活动外,并能宣通卫外之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09/305.htm

大黄黄连泻心汤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大黄 一钱 黄连 一钱 黄芩 一钱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心属火,主下降。心气不足,降气不足也。三黄泻火故愈。其脉必重按不虚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525.htm

共找到12,2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