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千金翼》度瘴散 《肘后方》度瘴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千金翼》卷十:度瘴散【处方】麻黄(去节)1两,升麻1两,附子(炮,去皮)1两,白术1两,细辛2分,干姜2分,防己2分,防风2分,桂心2分,乌头(炮,去皮)2分,蜀椒(...
...译文 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错,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心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特别,五月即收稻米...
...其根名常山。禀天地阴寒之气,味苦、辛、寒、有毒。苦泄辛散,故善逐饮,阴寒祛热,故善破瘴 。入口即吐,其性暴悍可知。古方治疟多用,盖以岭南西粤鬼方山岚瘴气所感,充于营卫皮肤之间,欲去皮肤毛孔中瘴气根本,非常山不可以。性能祛逐祛痰积饮,善散...
...空而过,不着于地也。若有槟榔及蒜,服之亦可。(《漱石闲谈》。)瘴疾吐下,皆不可治。治之法,惟灸中脘、气海、三里三处,并灸大指,再用针多刺额及上唇,令多出血,又以楮叶擦舌,令出血,然后用药解楮叶之毒,内热即除,瘴毒自消矣。(《粤拥》。)友人言...
...作者:郑全望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自序 卷上 辨证 瘴疟形状 人身肖天地瘴疟类天时 受病之源 瘴疟伤寒辨 瘴疟内伤辨 诸疟瘴疟辨 伤寒瘴疟分南北辨 瘴疟五脏俱病 冷瘴 热瘴 瘴 不治症 脉 日期 妇人 小儿 发瘴时...
...俗名冷饭团甘淡平,无毒。忌铁器。发明 土茯苓古名山牛,入胃与肝肾。清湿热,利关节,止拘挛,除骨痛,主杨梅疮,解汞粉毒。时珍云,杨梅疮起于岭南,风土炎热,岚瘴熏蒸,挟淫秽湿热之邪,发为此疮。今则遍行海宇,类有数种,治之则一,属厥阴、阳明。如...
...一瘴病初起热大.不语至二三日.热微神清脉和.惟不作声.此真 瘴不治.一瘴病上吐下泄.精神昏乱.脉微迟无力.二三日决死勿治.一瘴病因食生冷过多.至四五日作泄.手足冷者.决死勿治.一瘴病热退时.脉亦七八至.无神者.决死勿治.一瘴病脉大而散.无...
...标志是壮医对岭南及壮族地区常见和多发的瘴、毒、蛊、痧、风、湿等病证的防治达到丁相当的水平。 一、对瘴病、痧病的认识 在这一时期,由于壮医理论的萌芽和医疗经验的积累、发展,使壮医对壮族地区多发病、常见病有了较明确、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瘴病、...
...目录 《医统》辟瘴饮子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统》:辟瘴饮子【处方】陈皮7分,半夏1钱(制),茯苓7分,厚朴(姜制)7分,人参5分,枳壳(炒)5分,砂仁(炒)5分,甘草(炙)3分。【功能主治】瘴时行。无事之时,先服此则不感染。主【...
...亦不生.发瘴之地则不然.春夏多寒.秋冬多热.盛夏久雨.则可挟纩.隆冬久晴.宁不摇扇.一日之间.日未升则寒.日中则热.日入又寒.一日一夜.寒暑迭变.无论四时.久晴则热蒸.蒸极则雨.雨下则湿.蒸雨久则凄凉.人生其间.饮食起居.安能一一谨慎.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