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丛书。六卷。明·吴昆撰。刊于1618年。卷一《神照集》,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卷二《开蒙集》,载《窦太师标幽赋》(吴注)、八法针方(八穴)、五门针方(五腧穴),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卷三《尊经集》,集录《内经》中有关针灸的内容共148节...
...得名。分水名意与该穴同。 (2)中守。中,与外相对,指中间。守,把守也。中守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循腹正中线的任脉下行。本穴物质为神阙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经水循任脉直流而下,本穴如同在经脉道路中间有...
...水气。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急劲风气,由于本穴位处足背之转折处,急劲风气行至本穴后因经脉通道的弯曲而受挫,急行的风气变得缓行势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2)悬泉。悬,吊挂之意。泉,指穴内气血如泉水流淌般源源不断。悬泉名意指肝经水湿之气在此...
...热症、急症,尤其适用于小儿。掌中线(又称劳宫线)部位:自掌后横纹“大陵”穴,通过掌心“劳宫”穴至中指根部的联线。左、右两掌各1条刺激线。主治病症:高热,神昏,心火炽盛,口疮口糜,舌蹇,吐弄舌,咽喉肿痛。〔按〕劳宫线为厥阴心包经脉所过,功能清心...
...或生活环境改变、精神刺激等,使冲任胞宫机能失调,经脉受阻、血运不畅所致。【手穴治法】(一)针刺疗法选穴:头顶点。操作:患者伸掌,医者拇、食指捏住患者中指第二关节,紧靠骨膜直刺0.3~0.5分,每日1次,行经前针3~5次。方法2:选穴:少俯。...
...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下相传。 功能作用:补气壮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
...通里,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千金要方》作通里。属手少阴心经。手少阴之络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尺动脉。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头晕目眩,咽喉肿痛,暴瘖,舌强不语,腕关节痛等...
...部位:自掌后横纹“大陵”穴,通过掌心“劳宫”穴至中指根部的联线。左、右两掌各1条刺激线。主治病症:高热,神昏,心火炽盛,口疮口糜,舌蹇,吐弄舌,咽喉肿痛。〔按〕劳宫线为厥阴心包经脉所过,功能清心、开窍、泻火。...
...论曰经脉者,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会于中焦,注手太阴,此荥气之序也,营气之行,常循其经,周身之度一十六丈二尺,一日一夜行八百一十丈,计五...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 又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钟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 墓穴;埋棺材的坑 [coffin pit;open grave] 临其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