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药》2003年5月号 (原方名:固表宣肺汤) 方药:生山药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取汁450毫升,分3次服,7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固表宣肺,化痰止咳。主治顽固性外感咳嗽。 疗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报道,用本方治疗44...
...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至夏为热病。"热病者,乃冬伤正令之微寒,未即发病,至交立夏,久伏之气,随时令之热而触发。初起发热汗出,口渴心烦,不恶寒而反恶热,脉洪大,是为热病也。此病较晚发发作而更晚,比诸温伏邪更深,此其特点。初起宜用清热透...
...小儿诸热之一。指小儿由实证引起的发热。常见如外感风邪的表证,内伤饮食的里证,一般是实证多,虚证少。表证实热,症见发热、头痛、烦躁、口渴、脉数、苔白黄,治用汗法。里证实热,症见发热、头痛、颊赤、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干燥、小便短黄发赤、腹胀痛、...
...孕妇口干.不得卧.用丹溪安胎饮.加麦冬.甘葛.壅热.心神烦躁.口干渴.参芩犀角汤人参 知母 麦冬 栀子仁(各一钱) 甘草 条芩(各五分) 栝蒌根 犀角(各八分) 如夏令加竹沥(五匙) 姜汁(二匙) 冲服.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芦根汤芦根...
...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汗而热留者,寿可立而倾也。夫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此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有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阳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也。热病,脉尚...
...冬受寒邪不即病,至夏复感暑热成,身不恶寒而多渴,证同温病治亦同。【注】热病,乃冬受寒邪不即为病,至夏复感暑热而成,故名曰热病。现证与温病相类,但不恶寒、口干作渴为少异耳,治法亦与温病同。...
...热病脉,四损,三日死。所谓四损者,平人四至,病患脉一至,名曰四损。热病脉,五损,一日死。所谓五损者,平人五至,病患脉一至,名曰五损。热病脉,六损,一时死,所谓六损者,平人六至,病患脉一至,名曰六损。若绝不至,或久乃至,立死。治伤寒形证所宜...
...热病,脉四至,三日死,脉四至者,平人一至,病患脉四至也。热病,脉五至,一日死。时一大至,半日死,忽忽闷乱者,死。热病,脉六至,半日死。忽急疾大至,有顷死。...
...用中药对付咽痛、声音嘶哑,一般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胖大海。殊不知,胖大海应对声音嘶哑,也并非万能,如因外感风寒而引起的咽痛、音哑、咳嗽,就没什么效果。 胖大海能润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常用2—4枚泡服或煎服。以个大、坚质、棕色、有细...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指外感发热病当病邪内传时南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指外感发热病当病邪内传时南种不同的病理变化。一是患者中气足,入里时多伤津化热,成为胃肠实热证。胃属阳明,故称“实则阳明”。一是患者中气虚弱,入里的邪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