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红舌半截白腻苔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淡红舌半截白腻苔主病:湿滞下焦;素有痰饮;下焦寒湿,虚阳上浮。 舌苔 淡红舌半截白腻苔 形象 舌淡红,边尖红,有红点。舌根苔白厚腻,舌前部少苔。 主病 湿滞下焦;素有痰饮;下焦寒湿,虚阳上浮。 病例湿热下注。...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36.html

阴疮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妇人阴产生疮,甚则溃疡,脓水淋漓,局部肿痛者,称为“阴疮”,又称“阴蚀”。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非特异性外阴溃疡、前庭大腺炎脓肿破溃、外阴肿瘤继发感染等疾病。[病因病机]多因湿热下注,蕴结成毒,或因正气虚弱,寒湿凝结而成。一、湿热下焦感受湿热...

http://qihuangzhishu.com/81/111.htm

阴疮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妇人阴产生疮,甚则溃疡,脓水淋漓,局部肿痛者,称为“阴疮”,又称“阴蚀”。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非特异性外阴溃疡、前庭大腺炎脓肿破溃、外阴肿瘤继发感染等疾病。[病因病机]多因湿热下注,蕴结成毒,或因正气虚弱,寒湿凝结而成。一、湿热下焦感受湿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14-3.html

可治疗痢疾的单方验方_传染病_【中医宝典】

...民间治疗痢疾的单方验方很多,现摘录其中一部分,以供患者参考使用。 (1) 马齿苋: 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或鲜马齿苋捣汁半杯,加蜂蜜两匙,隔水炖,空腹分两次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2)凤尾草: 30~40g,...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679.html

寒湿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湿浊内困肠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均可出现畏寒肢冷、腹胀、大使稀塘,或天亮前泄泻,或浮肿等病症。病因。即寒与湿相合的病邪。致病则卫外的阳气不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

http://qihuangzhishu.com/109/616.htm

寒湿温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论曰伤寒有五,其一为中湿,盖风湿之气,中人为病,发病与温病相类,故曰湿温也。此因汗出当风,或因取冷过度,致阴湿气袭入肌肤,流传经络,其证喜汗出。关节疼痛,发热而烦,小便不利,大便反快,是谓中湿。若风湿相搏,则一身尽疼,日晡所剧。湿热相蒸,...

http://qihuangzhishu.com/122/239.htm

产后泄泻_【中医宝典】

...【概述】 产后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塘,甚或泻下如水样,称“产后泄泻”。 【病因病理】 产褥期产妇脏腑本虚,牌运未复,如饮食失节或感受寒湿、湿热之邪,均可使脾胃受困,水谷下走肠道而致。也可因素体脾肾虚弱,产劳伤气,运化不健,或脾虚久结伤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57.html

酷暑注意防3病_【中医宝典】

...“赤日炎炎似火烧”,在大热天里,要做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除了防暑降温外,还要充分注意防止常见而易被忽略的三种疾病——中风、阴暑、寒湿病。 一防“中风” 如今,中暑病例数相对下降,而夏天“中风”的发病率却升高,甚至高于冬天。 有研究资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680.html

悬颅穴_头部背面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治热病头痛。 〖刺灸法〗 向后平刺0.5-0.8寸;可灸。 〖别名〗 髓孔穴,髓中穴,米啮穴。 〖穴义〗 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显。 〖名解〗 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61.html

共找到7,53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