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_《中医儿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诸疾,是中医新生儿较早的集中论述。他议证论候翔实,对多种儿科常见病证候分类治法均作了精炼而具有指导意义的论述,如归纳惊风四证八候,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治法,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均沿用至今。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善采众长...

http://qihuangzhishu.com/79/5.htm

中西医历史嬗变的轨迹_【中医宝典】

...、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重视辨证,主张“三因治宜”的个体化诊疗方略等。 三、东西方医学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85.html

卷八 河东案下_《明儒学案》

...。尝道上党,隐士仇栏遮道问。有梓人张提闻先生讲,自悟其非,曾妄取人物,追还主者。先生因为诗云:“岂有征夫能过化,雄山村?似尧时。”朝鲜国闻先生名,奏谓其文为式国中。先生之,以格物为穷理。及先知而后行,皆是儒生所习闻。而先生所谓穷理,不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4576.html

木核_《名医别录》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治肠 .华,治不足.子,治伤中.根,治心腹逆气,止渴.十月采....

http://qihuangzhishu.com/763/665.htm

木核_《千金翼方》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疗肠 ;华∶疗不足;子∶疗伤中;根∶疗心腹逆气,止渴。十月采。...

http://qihuangzhishu.com/120/898.htm

中外专家在沪探讨医学研究新趋向——“代谢组”助中医药走向世界_【中医宝典】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国际化研讨会”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与会的代谢组创始人、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JeremyNicholson教授认为,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化用药亟待发展,“代谢组”可能成为中药走向国际化的通用语言。 中科院院士陈竺在会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590.html

外科的发展_《外科学总论》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图说》(1856年),是一本以图释为主的中医外科。以上简短的叙述足以说明中医外科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代外科奠基于是19世纪40年代,先后解决了手术疼痛、伤口感染和止血、输血等问题。手术疼痛曾是妨碍外科发展的重要...

http://qihuangzhishu.com/985/3.htm

《洄溪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著作。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溪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内容较之传统脉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69/959.htm

《洄溪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著作。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溪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内容较之传统脉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72.htm

卷二 内篇 乐集·问_《呻吟语摘》

...渐无已,此四字德业之成务;深忧过计,此四字德业之终务。 静是个见道的妙诀,只在静处潜观,六合中动的机括都解破。若见了,还有个妙诀以守之,只是一,一是大根本,运这一却要因的通变。 学者只该说下,更不消说上达。其未达也,空劳你说;其既达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824.html

共找到29,4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