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思想_道家_【文学360】

...5、小国寡民 老子此一思想陶渊明的桃花源,西方所言的“乌托邦”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同之处即在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所在。老子的理想是“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60.html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读解

...本章实际上是说,没有继承先辈的历史经验,其最不好的一条就是没有继承人。舜没有禀告就选取了禹,是因为没有继承人从而选取了禹作为继承人,所以君子们认为这等于是禀告了一样的。这是孟子上承下传的教育思想,根本不关娶不娶妻、生不生儿子的事。孟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597.html

寡人之于国也主题_【古诗文大全】

...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思想主张。 一 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2368.html

孙膑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2726.html

孟子集注》在线阅读

...的话,说“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朱熹推崇孟子,认为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从此孔孟并称。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其胸次悠然,直天地万物上下同流”,指出了...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451.html

道家思想对生命的观点_道家_【文学360】

...自然规律这一点,则有较明确的说明,如“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死生,命也。”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在《庄子》借寓言、故事阐发道家思想的表现形式中,虽然提到寿限“上及有虞,下及五伯”的彭祖;在南伯子葵女偊的对话...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42.html

鲁迅各个时期的思想特征_【鲁迅全集】

...少年时期 第一,勤奋好学,热爱知识。鲁迅从童年起就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特别喜欢读书、看画、作画。非常注重实践,用从实践中得来的新结论去补充原来书本上知识的不足。 第二,对封建传统思想、封建教育的强烈批判精神。如鲁迅对宣扬封建道德观念的...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188.html

道家思想的发展_道家_【文学360】

...,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汉初道家思想普遍流行,加之司马谈也是道家思想信徒,...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29.html

墨子思想_墨家_【文学360】

...俭朴的生活,而且要求墨徒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五、哲学政治思想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822.html

卷十三_《孟子注疏》

...疏]正义曰前篇章首论告子之言性,此篇章首以论尽心,盖以情性有主於心,故次之以《尽心》也。言尽己之心,天道通,是道之极者,故《孟子》七篇,所以终於《尽心》也。此篇凡八十四章,赵氏分成上下卷,此卷即有四十五章而已。一章言尽心知性。二章言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936.html

共找到540,57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