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足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积聚疝瘕,肠澼,大肠有水,脐下切痛,振寒,目内眦赤痛,妇人月水不调,恶血疞痛,贲豚上下,无子。...
...□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名老中医之路》凝聚了97位中医名家的治学经验,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医学习之路。就读书而言,除了经典备受推崇外,还有一些书受到部分医家的特别推荐,今将与临证相关的部分书目列后,以资参研。 ...
...》原文∶贯众,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一名《神农本草经》贯众味苦微寒。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一名贯节,一名贯渠,一名百头(《御览》作白),一名虎卷,一名扁符。生山谷。《吴普》曰:贯众一名...
...在颈结喉下四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灸亦得,不及针。若下针当直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短寿。《明堂》灸五壮,针一分。《素注》针一寸,留七呼,灸三壮。主面皮热,上气咳逆,气暴喘,咽肿咽冷,声破,喉中生...
...一卷 佚〔脉经略〕隋志一卷 佚〔脉经〕隋志二卷 佚〔王氏(叔和)脉经〕隋志十卷 存自序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况有数候俱见。异病同脉者乎。夫医药为用。性命所...
...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铜人》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痎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
...手小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阴心脉所出为井木。心虚补之。《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明堂》灸一壮。主热病烦满,上气嗌干渴,目黄,臑臂内后廉痛,胸心痛,痰气,悲惊寒热,肘痛不伸。张洁古治前阴臊臭,泻肝行间,后于此穴,以治其标。...
...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上脘、中脘属胃、络脾。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素注》、《铜人》针八分,先补后泻。风痫热病,先泻后补,立愈。日灸二七壮,至百壮,未愈倍之。《明下》灸三壮。主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腹疞刺痛,霍乱吐利,腹痛,身热,汗...
...一枚) 半夏(半升) 薤白(一斤) 枳实(二两) 生姜(四两)上五味 咀.以白 浆一斗.煮取四升.服一升.日二.仲景肘后.不用生姜枳实半夏.(外台.引千金同.)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外台.引仲景伤寒论.半夏下.有白 ...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莫此为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