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有没有根源,没有触及到。到了老子,才开始推求天的根源,并提出“道”。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
...直诀》里提出“弄舌”这一舌态。他说:“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玲药及下之,大病未已,弄舌者凶。”弄舌主热板动风,或正气欲绝之候。尤见钱氏对舌诊的观察非常仔细。 郭雍著《伤寒补亡论》中指出,舌苔干燥,皆是热郓伤津的表现。他说:...
...墨子事迹:钩镶与义,鲁墨论义 楚、越两国经常在长江上进行船战,越国凭着水势,屡次打败楚国。 鲁班南游到楚国之后,帮助制造船战用的钩镶等先进武器,楚国因此战胜了越国。 鲁班向墨子夸赞钩镶,墨子说:“我义的钩镶,胜过你船战的钩镶。 因为讲义...
...还不知道真实情况。可笑啊,可笑!可怜啊,可怜!……” 墨家的作法是:“畜生!不准胡闹!怎么什么道理都不懂?大哥打了你,完全是为了你好,为了大家好!怎么一点义气都不讲!” 而儒家的作法比较特别一点。孔子历来强调要“身体力行”。所以他轻轻地拍打...
...子墨子曰”,或否,疑多非古本之旧,未可据以定为墨子所自著之书也。又此篇所论,大抵《尚贤》篇之馀义,亦似不当为第一篇。后人因其持论尚正,与儒言相近,遂举以冠首耳。以马总意林所引校之,则唐以前本已如是矣。 《墨子闲诂》原文 1、亲士:入国而...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 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 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 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
...用,以立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何以也?”子墨子言曰:“其事上诟天,中诟鬼,下贼人,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别而恶之,我所利,交而贼之。恶人者此为之博也,贼人者此为之厚也。’故使不得终其寿,不殁其世,至今毁之,谓之暴王。 天志上:所以说天子是天下极尊贵的人,天下极富有的人...
...‘义贵于身’。”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淮南子·泰族训》云“天下大利也,比之身则小,身之重也,比之义则轻”,义本此。 2、贵义:子墨子自鲁即齐,毛诗郑风东门之墠,传云“即,就也”。言由鲁至齐。毕云:“二字旧倒,以意改。”过故人,毕云:“...
...是非利害 之分了。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