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_《内经评文》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以上第一节总冒全篇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动.不离其空.空中...

http://qihuangzhishu.com/712/3.htm

温病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至。诊断 此因未先已有伏气化热,或有暑气热内伏,略为外感所激,即表里陡发壮热,一两日间阳明府热已实,其脉洪长有力是明征也。拟投以大剂白虎汤,再少佐以宣散之品。处方 生石膏四两捣细 知母一两 鲜茅根六钱 青连翘三钱甘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54-21.html

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术】

...妇科疾病的病理转,可以概括三个大方面: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妇科病与内科、外科等其他各科的不同点,就在于妇科病必须是损伤冲任督带的。在生理上胞宫是通过冲任督带和整个经脉...

http://qihuangzhishu.com/81/25.htm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组成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在下者上取《灵枢·终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而确定的治疗原则。总之,中医治疗学强调治病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从整体出发,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不但要注重病变的局部情况、病变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而且更要注重病变脏腑与其他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44/3.htm

中医内科学的成形阶段明清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术】

...张氏医通》《杂源流犀烛》《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诸疾》《医宗金鉴,杂心法》、《临证指南医案》等,这些著作作为中医内科学已初具规模,它们在体例上将疾病分门别类,在内容上多数含有疾病的概念、因病、辨证论治、治疗方药和医案等。明清时期,杂...

http://qihuangzhishu.com/76/7.htm

蝮蛇酒——疥癣_【中医宝典】

...中医临证备要》 【配方】蝮蛇1条,人参,7日后取用。 【主治】牛皮癣。 【用法】随量频饮,不拘时候。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450.html

诊法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而并识此。按上据医四书录。别有一本。题曰脉镜。盖系书坊所妄改。〔吴氏脉语〕卷 存自序曰。脉者指下经纶也。斯而或昧。轻则系安危。重则关人生死。诚不可不语者。自六朝高阳生伪叔和而着脉诀。脉不明也久矣。余幼慕是术。窃有悯焉。...

http://qihuangzhishu.com/485/39.htm

阴阳学说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明于阴阳,如惑解,如醉醒”《灵枢·传》,“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

http://qihuangzhishu.com/44/6.htm

春秋战国时期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应用于医学当在《周礼》成书之前。《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自然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例如《素问·阴阳离合论》云:“阴阳者,数可十,推可百;数可千,推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黄帝内经素问》卷。发挥了阴阳属性的相对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9-5.html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阴阳偏胜包括阴偏胜和阳偏胜,是指在邪气作用下或本身机能病理性亢奋所致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阳胜则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阴阳偏衰包括阴偏衰阴虚和阳偏衰阳虚,指阴或阳...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41.html

共找到633,03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