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和教研室的同事。《大医精诚》是他的座右铭,诊疗间隙常与学生们反复诵读。九十多岁时仍坚持出诊,上班拄拐杖,下班时徒弟用自行车推回家。远道来的病人登门求治,他在家中挤出一块地方给病人治疗用,遇到贫困患者还提供吃住。他的好人品、好脾气和乐善好施...
...沪上名医陈道隆(1903-1973年)经常仗义疏财,慷慨济困。他的案几上放着一块醒目的标牌“贫病不计”。每天留出30个名额,专门免费接待付不起诊费的穷困病人。有一次出诊到一个穷人家里,开方后方知这家根本无钱买药。陈在自己衣袋里摸了半天,...
...李延(162~1697),原名彦贞,字期叔、我生,号辰山、寒村,上海南汇人。后迁松江,明大理评事李中立之子、名医李中梓之侄。早年习举业,师事同郡举人高孚远,为得意门生。明亡参与复明抗清斗争至桂林投唐王,失败后避居浙江嘉兴,后入平湖祜圣宫,...
...奠定了胜利的基石! 纵观全国,虽说乃是中医的发源地,中医历史几千年,脉法流派也很多,可是现在看看,全国仅有华氏脉学公开向社会传授。为什么呢?—是因为脉法比较难教,没有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很难学会,而且老师每期的学生不能多,一个老师同时带多个...
...扁鹊”笔误。富商婉求太炎改写,章氏大发脾气,说:“所书无误,医之誉,无过于此者。彼果为名医,必知其义。”且补署落款“章炳麟”(太炎之名),以坚其信。富商不得已,将书法制匾奉送。医者收到后,喜出望外,高悬于厅堂。原来《史记》中的扁鹊,姓秦名越...
...早在我国西汉时著名文学家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就有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记。 到唐代时医史学家甘伯宗集唐以前历代医学家120人的传记为《名医传》,全书7卷,书中有传有赞而且有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史人物传记专书。惜此书早已亡佚,但其内容...
...教授撰写的对联。紫红色的檀木上雕刻的祖母绿色字体格外醒目,上联是“国医华堂承新安准绳”,下联是“杏林名圃师南阳典则”。这一对联既说明了国医堂是新安医学的传承之地,又点出了国医堂内专家皆多崇尚张仲景之法,突出了这里中医传人的特色。 进入大厅,...
...求效而反速危亡。尝说疾病虽多,不越内伤外感,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求其平,毒药治病,十去其五,良药治病,十去其七;师古人之意而不泥古人之方,方是善学古人,执古方以治今病,往往有凿柄之相入者。所传加味竹沥汤之治中风;豢龙汤之治鼻血;...
...笔记小说、医论医案、医话药话等;要多拜老师,学习各流派的经验。他曾诙谐地说:“相传清代名医叶天士曾拜过十七位老师,而我所拜过的老师怕远不止十七人了”,“数十年我承先贤之遗风,乐于课徒,循循善诱,以报我师。愿我同道能将中医学术代代相传,...
...何廉臣(1861~1919),名炳元,号印岩。浙江绍兴人。家世业医。其祖父何秀山为绍派伤寒名家。从小家庭熏染有素。又跟随名医樊开周临证三年。行医之后深感学识不足,乃决计出游访道,集思广益,每遇江浙一带名医,辄相讨论。庚子之后,西洋医学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