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从210年...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窃比附~之说,为略呈之。 ◎《辛亥革命·民国各团体之组织》...
...危险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样容易消失。比喻面临死亡。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今李氏~,汝诸王不舍生取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 ◎《梁书·钟嵘传》...
...遗:遗漏;阙:过失。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 ◎《晋书·江统传》...
...本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平原君赵胜和同时期赵国上卿虞卿的合传。 平原君以善养“士”著称,有宾客数千人,曾三任赵相。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个“翩翩乱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的人。这的确是深中肯綮的断语。平原君于秦国邯郸的危急时刻,在毛遂...
...摘取出来的要点 distillate 这本书是许多事实的撮要 摘取要点 make an abstract 撮名法之要。——《汉书·司马迁传》 撮要举例 国语辞典 摘取要點。 漢.荀悅.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卷一.序:「撮要舉凡,存其大體。」...
...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
...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