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抽搐惊厥,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对外感发热有系统理论和丰富临床经验,具有较理想治疗效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中,对外感发热病因病机和治疗法则,都作了扼要论述,为热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6/56.htm

颅面先兆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都说明头面是阳气集中之处,经气汇聚之所,是气血最丰富部位,相对而言反映内部也最为灵敏,因此疾病也最能先从头面预知,故头面可谓人体之第一门窗。颜面—内脏相应,是颅面先兆重要基础。中医认为,人体内外是统一,体内五脏六腑气血盛衰皆能上映...

http://qihuangzhishu.com/128/68.htm

喘息预兆临床预报意义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喘息对脏气大虚预报意义喘息出现,无论虚实皆为不详之兆。喘息预兆非虚即实,然临床以虚喘预报意义较大。因虚喘,尤其气虚之喘十居七八,源于元气之虚,预后大多不良故也。临床上,虚喘多责之于心肾,虚喘特点为呼吸短促难续,音低气怯,轻者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28/203.htm

当代中医藏象理论反思_【中医宝典】

...我国传统医学中最早明确提出“藏象”概念是中医第一经典《伤寒杂病论》,演绎成六经(六节藏象)系统模式。 当代中医教材撷取《内经》五行框架,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类比、归纳、推演而成现行藏象理论,迄已数十载,师徒相授,固执不变。先师许济泽曾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9.html

东方文化与中医学理论真谛_【中医宝典】

...,终于感悟到生命本身拥有调整各种失和内在机制,从而具备了可以防治各种疾病能力。中国人始终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自身活动过程,锲而不舍地开发那生命根。 综上所述,中医学用气和形气阴阳理论所描述自然过程及其各种方式之间普适相互关系,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43.html

还中医药理论本来面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 ●近现中医药理论创新和科研发展缓慢症结,主要在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中最核心天人相应思想和阴阳五行理论曲解。 ●中国古人观察日影和昼夜长短就会产生阴阳概念...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252.html

皮纹先兆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合三焦膀胱……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说明皮纹和内脏息息相通。二千多年前先秦时代《内经》对皮纹与内脏关系,即有如此深刻认识,说明中国是皮纹理论应用到医学最早...

http://qihuangzhishu.com/128/89.htm

沈自晋曲学理论

...沈自晋曲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南词新谱》中。他在客观看待新声丽词前提下,辩证地看到:考古可以备法析疑;从今可以传调广教,两者相济方能增强戏曲艺术生命力。所以沈自晋在修订增补《南九宫十三调曲谱》过程中于谨守家法同时,与时俱进,广辑新声丽...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525.html

理论运用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理论产生以后,它是怎么应用呢?理论应用就有一个技术问题。在现代科学领域里,我们可以划分为三大块,就是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应用学科。技术学科是什么呢?就是基础理论与应用之间一个桥梁,一个中介。现代科学是中介科学;传统科学是非中介科学...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4.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理论研究与文献整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专著,全书共10卷、98篇、约10万字。王氏结合临床实践,首次对中医脉学理论进行系统全面论述,奠定了脉学基础。《脉经》学术成就和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确立脉象指下标准《脉经》以前古典医籍和历史文献,如《内经》、《史记》、仓公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1-3.html

共找到867,0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