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缓_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和缓即和兴缓二人,均系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官。 【和缓】 即和兴缓二人,均系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官。由于其在医学上的成就,后人以“和缓”并称,作为称誉良医的代名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1.html

小草》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宝辉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游艺志略自序 精义汇通 六经提纲 六字真言 六气便解 经补正 治病法解一 治病法解二 素问摘要 三证合参 说寒 说温 风温 湿温 说疫 辨证 治法 指南 审脉 附∶游艺志略...

http://qihuangzhishu.com/252/index.htm

千年越底蕴深_【中医宝典】

...□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方旗鼓相当。越杨质民《内经之哲学的检讨》提出“吾人欲讨论《内经》之真价,宜以哲学的眼光衡量之,不当以自然科学的见解批评之。”“《内经》之最高理论维何?曰辩证法的观察是也”。杨氏之文当时在全国转载者二十余家。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613.html

“四塔五蕴”——傣的理论基础_民族中医傣_【中医宝典】

...傣族医药学自成理论体系,"四塔"和"五蕴"是始终贯穿整个傣学术的重要理论体系,也是研究傣学术思想必须深入探讨学习的课题。 "四塔"(土、水、火、风)和"五蕴"理论派自南传佛教。在公元9世纪觉音所著的《清净道论》中,详细记述了"四塔"、...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808.html

吴序_《原》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者,术数之本;术数者,阴阳之着。而非知道不能,可易言乎哉?之道,譬若宫墙。辨虚实,审寒热,其门径也。门径苟差,何由升堂入室乎?世人涉猎方书,讲求形证,自...

http://qihuangzhishu.com/713/2.htm

伤湿(附痞脾香港脚)_《脉症治方》_中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钱) 羌活(一钱五分)上作一服.姜一片.枣一枚.煎服.如湿在上.肩背疼.头重项强者.加防风、白芷(各一钱)、升麻(五分)、微汗之.湿在中.腹胀脐突.小便不利.加木通、姜皮(各一钱五分)、湿在下.腰膝痛.足重不能移.加薏仁(二钱)、木瓜、汉...

http://qihuangzhishu.com/702/21.htm

丝绸之路上的维吾尔_【中医宝典】

...维是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民族医学。 新疆地区古代属于西域的范围,居住着许多民族,有回纥(回鹘)、乌孙、羌、鲜卑、突厥等古民族。西汉武帝派遣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自此,新疆成为东西方交通要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70.html

上卷 十二文_《训蒙骈句》

...茶已熟,酒初醺。西堂梦草,南涧采芹。烂霞成五色,瑞雪积三分。子美诗成能泣鬼,相如赋就自超群。贪醉青莲采石矶头捞皓月,思亲仁杰太行山顶望孤云。 徐孺子,信陵君。文章太守,韫略将军。踏山寻妙药,锄地种香芸。灯尽不挑垂暗,炉灰重梭尚余薰。金殿...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350.html

箬_《本草从新》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痹.(集简方、治咽喉闭痛、箬叶灯烧灰、等分、吹之甚妙.)消痈肿.(赵宜真济急仙方、治吹奶乳痈、五月五日、粽箬烧灰、酒服二钱即散、累效.)愈目疾.(经验方、笼箬烧灰淋汁、洗之自效.)...

http://qihuangzhishu.com/634/147.htm

穴位埋线器材和穴位选择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镊子、埋线针或经改制的12号腰椎穿刺针(将针前端磨平)、持针器、0~1号铬制羊肠线,0.5-1%盐酸普鲁卡因、剪刀、消毒纱布及敷料等。埋线针是坚韧特制的金属钩针,长约12~15cm,针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3-1.html

共找到59,78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