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的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的价值。历代学者研究总结历史经验者颇不乏人,他们的史性著作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均在不同程度上给予我们许多启示,例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中国历代修史,为医学家立传,记述疾病流行,详列医学文献等,几乎成为必须遵循的传统。特别是...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htm

第07部 卷六百八十九_《全唐文》

...雷震。众以为事出言妄,怪愕失次,驰告邻落,四围而索之,崖沉沉,漠然无声。洞西行一二里,有巨蛇,威猛甚,自道中拖腹横据,势不得近。次至於东隅,见右足八指,罗印於地上,折弱八枝,纵横插植,若志冥验之数,馀不复睹。 先是未潜景之日,割芝圃间...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7034.html

第03部 卷二百二十六_《全唐文》

...口,是年亦二十八万六千口。 皇帝东巡狩,封岱岳,辇辂既陈,羽卫咸备,大驾百里,烟尘一色。其外又有闲人万夫,散马队,骨必貌,毛不离群,行如动地,铸萧屯云,百蛮震耸,四方跃,威怀纷纭,壮观挥霍。回衡饮至,朝廷宴乐,上顾谓太仆少卿兼秦州都督...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6571.html

序二_《医学指归》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令嗣小湖复梓是书问世。君之与孝传,小湖之之孝亦俱传。吾钦其人,乐为叙梗概云。咸丰元年九月上浣世愚弟郑銮拜叙生人者天也,然寒暑不正,雨 不时,则病患者亦天。天病患而不能治人病,惟体天好生之心,以补其缺憾。人之一身,殆初生于天,后生于乎?...

http://qihuangzhishu.com/843/3.htm

中西医是否可以一元化呢?_《中医之钥》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中药把西医认为绝症的病患治疗痊愈,则那些不懂医学医学权威,仍会在报纸电视报导,虽然是治好了,但是没有科学依据,仍是要大家小心。今日的西医医好人是科学,但死人的科学比好人的科学还更科学,中医就是不科学的科学,要如何中、西医一元化...

http://qihuangzhishu.com/127/119.htm

序二_《医学真传》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粤自苍昊好生,轩岐应运,而吐辞立说,皆为福民寿世之符,送难设奇,罔非起病回 之术。自兹以还,作者代有,如淳于意、张仲景,以及丹溪、东垣诸君子,靡不饮流池上、洞腑垣中,其定方用药,靡不曲曲中 ,诚渡世之慈航,济时之宝筏也。自正学失传,医宗罔...

http://qihuangzhishu.com/858/3.htm

古代医学情志学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_【中医宝典】

...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上,更重要的还是情志调节治疗给现代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和千百年来证实是行之有效的经验。《右保真元》中郭康伯有诗云: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内经》中也早就有“精神不 进、志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60.html

世界最早的医学校_【中医宝典】

...初级阶段,并不能算正规的学校。 我国第一座由国家举办的正式医学专科学校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长安建立的唐"太医署"。唐"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大部份组成,与现在医学院(校)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相类似。 唐"太医署"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37.html

关于医学的起源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学起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史学家们对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诸如医源于神、医源于圣、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人类之爱、医源于劳动等等,都各有所据,又各有所偏。医学的起源,不可能是单一因素作用所能解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7-7.html

海沉浮_【中医宝典】

...学术的创新(新的学术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南方的“永嘉派”与北方的河间、易水学派形成了南北对立医学局面。 “永嘉派”,与河间、易水学派,同时活动于南北两地,兴旺于一时。但是由于国家处于分裂的状态,南北对峙,文化隔绝,缺乏交流,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00.html

共找到777,01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