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意也.以我之意.揣病之情.始终洞悉.然后可以为医.但天下之意有有本之意.有无本之意.无本者师心自用.未尝有所闻见.妄而不可为训也.有本者得之师资.鉴之往昔.论一症.订一方.皆有上下千古之识.不敢以己意为臆逆也.然而几此亦甚难矣.晋朝...
...传记体医史研究,有唐代甘伯宗《名医传》、宋代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明代李濂《医史》,清代医史类著作逐渐增多,如:王宏翰的《古今医史》,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等,基本上都是以医学人物为主体的名医传记性著作。涉及医药卫生各个领域,并以系统论述...
...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和胁饮 《医学集成》和胁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和胁饮【处方】枳壳、青皮、姜黄、香附、甘草。【功能主治】胠胁肋气痛。时止而膨,嗳即宽,旋便痛。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相关方剂 ...
...能愈病之非难,知病之必愈、必不愈为难。夫人之得病,非皆死症也。庸医治之,非必皆与病相反也。外感内伤,皆有现病,约略治之,自能向愈。况病情轻者,虽不服药,亦能渐痊。即病势危迫,医者苟无大误,邪气渐退,亦自能向安。故愈病非医者之能事也。惟不论...
...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连壳丸 《医学入门》连壳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连壳丸【处方】黄连 枳壳各60克(锉,以槐花120克同炒,去槐花)【制法】上药研末,蒸饼为丸。【功能主治】清热理气,凉血止血。治湿热内伤...
...人之死,大约因元气存亡而决。故患病者,元气已伤即变危殆。盖元气脱,则五脏六腑皆无气矣。竟有元气深固,其根不摇,而内中有一脏一腑先绝者。如心绝则昏昧不知世事,肝绝则喜怒无节,肾绝则阳道痿缩,脾绝则食入不化,肺绝则气促声哑。六腑之绝,而失其所...
...治病之法,不外汗下二端而已。下之害人,其危立见。故医者病者皆不敢轻投。至于汗多亡阳而死者,十有二三虽死而人不觉也。何则?凡人患风寒之疾,必相戒,以为宁暖无凉。病者亦重加覆护,医者亦云服药必须汗出而解。故病人之求得汗,人人以为当然也。秋冬...
...病者之爱恶苦乐,即病情虚实寒热之征。医者望免切脉而知之,不如其自言之为尤真也。惟病者不能言之处,即言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故,则赖医者推求其理耳。今乃病者所自知之病,明明为医者言之,则医者正可因其言而知其病之所在以治之。乃不以病人自知之真对症...
...天下之事,惟以口舌之争而无从考其信否者,则是非难定。若夫医则有效验之可征,知之最易。而为医者,自审其工拙亦最易,然而世之择医者与为医者,皆愦愦而莫之辨,何也?古人用药,苟非宿病痼疾,其效甚速。《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覆杯而卧。...
...凡一病必有数症。有病同症异者,有症同病异者,有症与病相因者,有症与病不相因者。盖合之则曰病,分之则曰症。古方以一药治一症,合数症而成病,即合数药而成方。其中亦有以一药治几症者,有合几药而治一症者。又有同此一症,因不同用药亦异,变化无穷。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