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对成三人。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原文如下: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452.html

中枢神经系统_《医学影像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影像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很重要,脑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和脊髓疾病,常需要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有无、位置、大小及数目和性质。诊断主要靠X线检查与CT,自从应用MRI以来,诊断的准确率又有提高。由于颅骨对透声的限制,使USG应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011/71.htm

卷下·医学渊源论_《医学源流论》

...医书之最古者《内经》,则医之祖乃岐黄也。然《本草》起于神农,则又在黄帝之前矣。可知医之起,起于药也。至黄帝则讲夫经络脏腑之原,内伤外感之异,与夫君臣佐使,大小奇偶之制,神明夫用药之理。医学从此大备,然其书讲人身脏腑之形,七情六淫之感,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94.html

中医外科大有可为 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陆金根教授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和优势。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龙华医院院长、中医外科学科带头人陆金根教授。 记者: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以及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特色是什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该学科的现状。 陆:龙华医院中医外科由上海顾氏外科传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047.html

中医内科的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脉法》《五十二病方》(现名)《治百病方》(现名)《上下经》《扁鹊内经》等医学著作,医学体系逐步形成。始于战国而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全面阐术了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诊法、治疗、摄身及...

http://qihuangzhishu.com/76/5.htm

医学心理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心理学复苏,1978年12月在保定召开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和197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医学心理学学术座谈会,标志着我国医学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79年11月成立了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同年卫生部要求全国有条件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29.htm

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外医学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国以后,与外国的陆上、海上交通均已逐渐发达,交往逐渐开展,其间自然也带来了医药卫生方面的交往。一、中印医学交流中印两国,都是古代的文明古国,各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两国的医学在古代都已十分发达。早在后汉时期波斯籍佛徒安世高开始翻译佛经,其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38.htm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_《康复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增加,促使了康复医学的发展;由于显微外科、影象诊断学及急救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外伤,急性病得到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这就为后期康复提供了可能性。(2)康复医疗贯穿在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使临床医学更加完善:①利用临床手段矫治和预防残疾,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007/8.htm

近代中西医汇通之探索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西医比较研究近代由于西医传播,中西医接触日益增多,一些医家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种医学的长短异同,以求正确对待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早期对中西医学进行比较的医学家有王权、王孟英、陈定泰、罗定昌、合信等。陈定泰(约19世纪)在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8-2.html

医学流派,精彩纷呈_【中医宝典】

...鉴于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杏林人物众多,各家研究内容又不尽相同,故历史上医学流派纷呈。继金元以朱震亨、戴原礼为首的“养阴派”后,明清浙江又形成以张景岳、赴献可为主的“温补派”,以张志聪、高世拭为代表的“钱塘学派”,以俞根初、高学山为首有地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06.html

共找到69,55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