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强碱中毒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烧伤痕迹,口腔、食道、胃水肿,有时呕吐或大便带血,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重者发生食道、胃穿孔,休克等。强酸被吸收入血后,发生酸中毒,出现气急,呼吸困难,惊厥、昏迷等。强碱被吸收后,发生碱中毒,出现头痛、头晕、手足抽搐等。(二)急救1.一律禁止...

http://qihuangzhishu.com/999/130.htm

食管瘢痕性狭窄预防_食管瘢痕性狭窄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在预防上,应做到几下几点: 1、大力宣传小儿食管烧伤对社会和家庭以及小儿身心健康危害; ②应用固定容器存放强酸强碱化学腐蚀剂,且标记醒目,固定存放在小儿不易拿到地方,环境安全是预防儿童意外损伤保证; 2、加强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保健...

http://jb39.com/jibing-yufang/ShiGuanBanHenXingXiaZhai268330.htm

硫化氢中毒急救_《现代院外急救手册》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硫化氢有自鸡蛋味,为无色气体,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皮革、造纸等行业中,废气、粪池、污水沟、隧道、垃圾池中,均有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大量硫化氢。如吸入浓度300mg/m3/小时即对呼吸道、眼睛产生刺激症状。吸入2~3小时达1000mg...

http://qihuangzhishu.com/999/125.htm

眼酸硷化学伤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眼酸硷化学伤_查疾病_【疾病大全】

...1.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地在现场彻底冲洗眼部,是处理酸硷烧伤最重要一步。及时彻底冲洗能将烧伤减低到最小程度。应立即就地取材,用大量净水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睑,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化学物质彻底洗出。无净水时,用其他水源...

http://jb39.com/jibing-zhiliao/YanSuanJianHuaXueShang266900.htm

烧伤休克期综合治疗_普外科烧伤_【中医宝典】

...一、迅速恢复血容量是防治根本 烧伤休克属低血容量性休克,但它出血性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发病机理不同,它是由于体液渗出所致渐进血容量减少。尽管烧伤早期机体会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但最主要还是细胞外液减少。这种减少有一个时间过程,随...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2/b22892.html

孩子烧伤该如何处理_【中医宝典】

...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将化学药物冲洗干净,再送医院治疗。 若为大面积烧伤,应该用干净床单或被单覆盖,急速送医院治疗。如离医院较远,中途病人口渴要饮水时,宜给他饮淡盐水,不宜饮清水,以减少不必要并发症。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979.html

烧伤休克预防_烧伤休克怎么调理_查疾病_【疾病大全】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病人不但内环境因休克而受到很大打击,其创面处理也多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容易发生感染;此外,休克和再灌注损伤均可使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发生肠道细菌移位,诱发肠源性感染。故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可视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指征,以防治水肿回...

http://jb39.com/jibing-yufang/ShaoShangXiuKe265713.htm

地震求生急救_急救常识_逃生知识_【中医宝典】

...应立即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 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 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一种。在大 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 脱下燃烧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 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480.html

概述_《西医眼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眼外伤两大类。还可根据伤情轻重、损伤部位等再分类。如:机械性眼外伤挫伤穿孔伤异物伤非机械性眼外伤热烧伤化学伤(酸、硷)辐射伤毒气伤等根据眼外伤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类轻伤包括眼睑擦伤及瘀血,结膜下出血,结膜及角膜表面异物,角膜上皮擦伤,眼睑...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kexue2/998-17-1.html

枪弹伤急救_急救常识_外科急救_【中医宝典】

...止血或预防感染。如果伤在胸部,应该用一块不透气东西比如塑料布盖住伤口。最后包扎固定。 3、 对穿入伤做同样处理。使处于舒适姿势,并保持安定。监测患者呼吸脉搏;预防休克。如果能找到子弹,应交送有关部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604.html

共找到935,5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