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茂:奇难病证验案1 食亦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赵天才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 编者按:陕西省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孜孜于岐黄之术,尤精通仲景之学,从医从教五十余载,临床辨证准确,遣药灵巧,屡起沉疴,在奇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生赵天才和董正华侍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996.html

金寿山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都要学习原著为主。金氏认为这些原著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是中医最好教材,能为学者提供较完整的学术经验。、《金匮要略》是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典范:金氏认为《金匮要略》中的中风、疟疾、血痹、虚劳、肺痿、肺痈、胸痹、寒疝...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shoushan/497-2-1.html

清热解毒不能滥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困于“感染”与局部“炎症”,服十余剂清热解毒药,不仅创口未愈,又见胃脘冷痛、纳呆食少、噫气频作等中阳被伤之证。诊视时,其人已是面色苍白,倦怠乏力,为气阴两伤,中焦虚寒,虚焰未熄之证,用益气养阴,温中和胃,引火归源之法,服药六剂而愈。 中医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672.html

杨牧祥眩晕临床经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于文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杨牧祥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他从医执教近50载,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275.html

《白喉条》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陈葆善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自序 病源第一 经络第二 辨色第三 脉第 手太阴本病症第五 手少阳标病第六 手少阴标病第七 三经标本并病第八 救误上第九 救误下第十 善后第十一 第...

http://qihuangzhishu.com/227/index.htm

中医应能十人一方_【中医宝典】

...,以理统,以法统方,以方统药,且认为把握住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把握该病的本质,其证方药之道自在其中,并将把握疾病病机作为诊治疾病的最高境界。临证之际,综合患者的诊信息,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综合分析,运用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555.html

庞泮池_三、衷中参西,辨证病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庞师在大学里及工作后业务时间就系统学习过西医知识。行医后,仍虚心地向西医同道 学习,不耻下问,并关注和吸取现代医学的新知识,不断充实知识。她常说:借助现代医学 先进技术作诊断,以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进行治疗,病辨症相结合,是中医发展的方向...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pangpanchi/556-3-3.html

怪病不该只从“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痰之为病,虽症状复杂,但临床上大多是先有病而后生痰,故临证之时当病以求其因,若只重痰,不重其因,以痰为治病,而不去探讨因何生痰,其病总难治愈。《医学正传》指出:“痰证古今未详,方书虽有悬饮,留饮、支饮、痰饮,诸饮之异,而莫知其为病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59.html

脉平脉章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五种刊本的脉、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http://qihuangzhishu.com/166/739.htm

脉平脉章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周氏医学丛书脉学种》之一。二卷。清·周学海章句。作者以《伤寒论》中、平脉法为诊法之正宗,指出:“脉、平脉、仲景论百病之脉也,不专于伤寒。”遂检阅、五种刊本的脉、平脉法原文加以校订。摒去旧注,重予详细注释,复加按语...

http://qihuangzhishu.com/196/3115.htm

共找到475,0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