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治法折衷说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古总为《伤寒杂病论》(杂或为卒,卒即杂之剥文,勿作伤寒为仓卒之病解),《外台》总称为《伤寒论》(详泉《金匮方论注·序注》),是所谓《伤寒杂病论》者,为伤寒中之杂病说,非为一切杂病说(下另有论)。徒恃此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9-23.html

凡例_《伤寒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一、本书根据郑钦安所著《伤寒恒论》原文,逐条阐释,以继承和发扬为原则,旨在为临床者之实用。二、郑书编列次第,其条文系遵舒驰远《再重订伤寒集注》(舒氏篇目悉按喻嘉言《尚论篇》,故是篇目,一一遵之而未易)。惟条文错乱,多与《伤寒论》原书不符...

http://qihuangzhishu.com/1034/6.htm

凡例_《伤寒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本书根据郑钦安所著《伤寒恒论》原文,逐条阐释,以继承和发扬为原则,旨在为临床者之实用。二、郑书编列次第,其条文系遵舒驰远《再重订伤寒集注》(舒氏篇目悉按喻嘉言《尚论篇》,故是篇目,一一遵之而未易)。惟条文错乱,多与《伤寒论》原书不符...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henglun/1034-8-0.html

结缘 指点群——读温长路教授《之悟》_【中医宝典】

...》□ 张瑞贤 梁飞 中国中医科学院 ,对于爱书之人有着非凡的意义。常听书痴们说,如果一天不读书,连饭都吃不香、觉都睡不踏实。读书、藏书、向知音推介好书、与同道共议读书心得,以致自己亲自操刀写书——爱书之人,与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324.html

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医家 (1)钱塘“二张”:指张志聪与张锡驹二人。此二人同乡又同出一师(张逆辰),学术观点亦颇有相同之处,治伤寒学,均主张维护原有编次。 张志聪的著作为《伤寒论集注》。稿未成而病逝,由门人高世于1683年补订成,共6卷。他认为:“仲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4.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同乡又同出一师(张逆辰),学术观点亦颇有相同之处,治伤寒学,均主张维护原有编次。张志聪的著作为《伤寒论集注》。稿未成而病逝,由门人高世于1683年补订成,共6卷。他认为:“仲祖《伤寒论》其中条绪井井,原系本文,非叔和所能编次。”仅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6-3.html

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便能得到整个成功的基础。一难经曰:伤寒有五,一曰中风,二曰伤寒,三曰温病,四曰湿温,五曰热病。伤寒有五的伤寒二字,乃外感的统称。二曰伤寒的伤寒二字,才是伤寒麻黄汤证的伤寒。仲圣伤寒论三字的意义,乃外感论意的义。此点要记明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1-20.html

治伤寒学法“六经”,探仲景旨出新义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治外感热病,以汉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之大纲。其后,凡治“伤寒”学者,必循古训,而用古方。吾浙江自宋代,朱翼中著《活人》,创全面研究《伤寒论》之先例。其后,则有元代赵道震著《伤寒类证》,吴恕辑《伤寒论赋》等;明代更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3.html

史记·八·律解析

...什么是律?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索隐》引《释名》说:“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这原是从《尔雅》翻出的话,《尔雅》还把律释为铨、法等,都不能究其窍要。其实,律就是率的同音字,律学就是关于万物形体比例的学问。《律》开篇说:“王者制事...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75.html

正误存疑篇_《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要略》一,其世远而就阙误也,与《伤寒论》等。如 长“ ”字,与缓中补虚用大黄 虫丸主之之类,俱不可以为法。爰加斟酌其改移删补诸式,与夫存疑之二十八条,悉仿《伤寒论》叙次云。...

http://qihuangzhishu.com/666/34.htm

共找到61,3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