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云∶小儿脉沉缓为伤食;右手气口脉大于人迎一、二倍为伤食。宿食不消即右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虎口脉纹黄色为脾家有积。《脉经》云∶小儿脉沉者为乳不消。...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诊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读贵报1月17日第七版思健先生《脉诊里的误区》一文,深有感触,文章简短,文笔流畅,把当今某些脉诊里的误区揭露到位,入木三分。不过,“用脉搏的均匀度,以分促脉、结脉、代脉或微脉、散脉”一节值得商榷。古籍载:数而有止为促,迟而有止为结,止不能...
...可治。反此者逆。或曰,人迎在左,气口在右,男女所同,不易之位也。脉法赞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何子言之悖耶?曰,《脉经》一部,叔和谆谆于教医者,此左右手以医者之手为主。而若主于病者之手,奚止千里之谬。”按诊家多曰∶“阴气右行,阳气左行。男子...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上古诊有三法,一则三部九候,以诊周身,一则气口人迎,以候阴阳,一则但诊气口,后世之所宗也。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脉有三候,三...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上古诊有三法,一则三部九候,以诊周身,一则气口人迎,以候阴阳,一则但诊气口,后世之所宗也。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脉有三候,三...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牛脉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看,多简便]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
...脉诊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诊,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小儿科诊病注重辨形色、审苗窍。后世医家有一指总候三部的方法,是诊小儿脉的主要方法。 诊小儿脉与诊成人脉有所不同。小儿寸口部位狭小,难以区分寸、关、尺三部,再则小儿就诊时容易惊哭,惊则气乱,气乱则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