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四诊之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脏腑经络篇》的研究中,后人对其中整体观、天人相应、预防观、五行生克、疾病治则、纲领等关注较多,而对篇中所论“望”、“闻”、“问”、“切”之探索,不如前者之多,然而其临床意义,实不可没。 望色 如“鼻头色青,腹中痛”,“其目正圆者,死不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367.html

中医爱好者眼中的中西医之别_【中医宝典】

...上有区别。中医以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的整体观,研究如何调和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注重因势利导,强调发掘人体正气潜能;治法上灵活多样,通过食、砭、酒、药来调动人体功能,调和阴阳平衡。西医从形体结构单位的角度,认为身体对疾病没有自愈能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00.html

《医学集成》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刘清臣 叙 自叙 凡例 医学集成卷一 阴阳诸论 天地阴阳 人身阴阳 病有阴阳 药有阴阳 阴虚证论 阳虚证论 先天解说 后天解说 丹田解说 五行生克 五脏六腑 脏腑表里 脏腑所属 足六经辨 手六经辨 十二经络 寸关尺解 六部脉解 脉定至...

http://qihuangzhishu.com/1033/index.htm

望色_《医理真传》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不能尽拘,还须按五行生克之理,经权其常变,始能预料其吉凶,而阳浮系旦夕死亡之兆,尤须特别细辨。此为郑氏望色诗之大要。石寿棠《医原》更论及察形窍一项,于头、目、鼻,耳、口、舌、齿、牙、二阴诸形窍,各就其所主之气化,所司之脏腑,所系之经络,所...

http://qihuangzhishu.com/1213/23.htm

写在卷首_《医学传心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给人诊治,不致错谬矣。二、再看《图注难经脉诀》一部,计四小薄本。医之一道,必先详知脉理,脏腑经络,五行生克,此书专讲脉络,其中有图、有注解,惟诊脉入式歌、五脏歌、七表八里九道、下指诊脉歌皆七言绝句,读之为妙。其余常读,便顺口入腹,至内中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42/3.htm

亚健康的中医证治研究_【中医宝典】

...状态者的即时病机,据此确立相对应的干预法则。同时,还要考虑阴阳四时、五行生克乘侮以及患者的禀赋、既往史和现病史等,从而最终确定一个具体的治法。法则和治法的关系好比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其尤如攻城战,即治则是确定了“一座城池在战略上”至关重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75.html

简便易行的中医情志生克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周旭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学说 中医情志生克法源于五行生克学说,简便易行,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情志病,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尚书·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05.html

望色_《医理真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不能尽拘,还须按五行生克之理,经权其常变,始能预料其吉凶,而阳浮系旦夕死亡之兆,尤须特别细辨。此为郑氏望色诗之大要。石寿棠《医原》更论及察形窍一项,于头、目、鼻,耳、口、舌、齿、牙、二阴诸形窍,各就其所主之气化,所司之脏腑,所系之经络,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yilizhenchuan/1213-9-16.html

写在卷首_《医学传心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给人诊治,不致错谬矣。二、再看《图注难经脉诀》一部,计四小薄本。医之一道,必先详知脉理,脏腑经络,五行生克,此书专讲脉络,其中有图、有注解,惟诊脉入式歌、五脏歌、七表八里九道、下指诊脉歌皆七言绝句,读之为妙。其余常读,便顺口入腹,至内中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chuanxinlu510/142-3-0.html

《医学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刘清臣 [民间中医网 中医经典古籍电子丛书志愿编撰组] 叙 自叙 凡例 医学集成卷一 阴阳诸论 天地阴阳 人身阴阳 病有阴阳 药有阴阳 阴虚证论 阳虚证论 先天解说 后天解说 丹田解说 五行生克 五脏六腑 脏腑表里 脏腑所属 足六经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jicheng/index.html

共找到3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