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因此被称为“养阴”。金元四大家各具特色,各有创见,均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了中医学,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临床实践的发展。明清时期: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这一时期温补学派颇为盛行,其中薛立斋孙一奎...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1.html

金元医学争鸣创新的评价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倡导“火热论”。二是某些多发疾病,对医家有所启发。李杲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元交战,他屡经战乱,目睹1232年京师被困,脾胃内伤病多发,死人无数的惨状,深感妄内伤为外感之害,进而创立了“脾胃内伤”理论,三是能够因时因地因人而宜,提出相应...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1.htm

陆德铭_二识病是关键,病与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区分相似的症状,首先作出疾病的诊断确定的病名。这样才能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使病名药之间形成了相对应的联系,其中所精炼出的诊断治疗要点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诊治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病基础上加以辨证在外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2.html

男性传统保健方法_保健常识_【中医宝典】

...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nanxingbaojian/a465.html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_儒家_【文学360】

...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经学今古文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077.html

气功与武术等有何关系?_【中医宝典】

...气功与武术等有何关系? 气功,作为人类养生保健强身治病的方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发展完善。人类的祖先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及繁衍,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凶猛的飞禽走兽相较量,逐渐形成了许多自然的包括气功在内的保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79.html

中医的除病与养正_【中医宝典】

...中医治疗上有两大法宝:一是驱病除病,病去后正气随之恢复;二是养正,元气充旺就能克敌(病)制胜。不同的历史时期,医家在各自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观点学术流派,即攻邪补养,通过研讨论争,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可以说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8.html

经方_史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经方指立方用药的法度比较严谨的一派医家。 【经方】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方》载有经方十一家,内容包括痹风寒热狂癫金疮食禁等内儿各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一些汉代以前的临床医学着作。后世医家称《伤寒论》《金匮要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576.html

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论“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正确指导方证,求得方证对应。 ●方证对应不是简单的方和证的“对号”,而是涵盖了方与证药与病情的严格对应,即寒里等的对应。 ●中医所有的辨证方法理论,最终都要落实到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所有辨证方法的尖端。 近来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湖北举行李今庸学术思想研讨会_【中医宝典】

...态度严谨,医德高尚,深受人们的爱戴尊敬。在中医古籍研究方面,他率先运用清代干嘉学派的考据学方法,以校勘学古文字学方言学历史学以及避讳知识等研究整理中医药学古典理论专题。在临床上,他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善于治疗内科妇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708.html

共找到1,067,4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