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牙酒——脚气_【中医宝典】

...《普济方》 【配方】金牙、茵芋、牛膝五两,石斛五两。 【制法】上切,以酒四斗渍六七日。 【主治】最为疗脚气屈弱之要,五脏心下坚满,惊悸不宁。亦疗口不能语,脚屈至良久。 【用法】服二三合,稍加。忌猪肉冷水生菜芜荑。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350.html

中医基础理论的含义与构成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而且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首先,精气学说又称“元气论”、“气论 作为主导性自然观,对世界“本体”问题作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性阐述,并决定着中国传统科学包括中医学的研究思路、方式及其特质,也是整个中医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石。其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83.html

吕炳奎养生药膳集锦1_【中医宝典】

...吕炳奎1914~2003年,15岁拜学习中医,曾任卫生部党组成员、中医司司长。 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沛、升降有序、五脏得养。脾胃虚的补养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来调理。可以用温补脾阳、滋补脾阴、健脾补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170.html

五脏——肾_【中医宝典】

...阳气的根本,它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肾阴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由于阴阳同居肾中,故肾又被称为"水火宅". 主水液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虽然与肺、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14.html

五脏五六腑六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灵枢本输篇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道,必通十二经络所终始,谓如十二经脉,起止有序也。络脉所别处,如十五络脉各有所别也。五输所留,如下文井荥 经合穴,各有所留止也。六腑所与合,藏象类脏腑有相合也。四时所出入,...

http://qihuangzhishu.com/481/108.htm

三刺浅深五刺五脏_《类经》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术】

...。年之所加,如天元纪、至真要等论是也。气盛衰,如八正神明论、阴阳系日月等篇是也。知天地气候,则人有五虚五实,皆可因而知矣。此数句又见六节藏象论,详运气类第一。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

http://qihuangzhishu.com/481/269.htm

五行学说是《内经》辨证思维的核心思想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即反侮;若木气不足出现己所胜木克土轻而侮,木虚反侮,即虚而脾土反侮,如临床上脾胃壅滞而犯,造成脂肪肝,或饮食不节而造成肝硬化等。 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作为哲学概念,它包括范围很广,渗透到中医学的各方面中去,首先反映内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76.html

明医理 辨证准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1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疾病三态,只有辨体、辨病病位、病性、辨证相结合,把握关键,方能正确施膏。 健康态约占5%:“未病先防”为务,重在平调平补,以调养、维护、扶助正气为目的。 亚健康态约占75%:“欲病未病”态,仍以“未病先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915.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素问·征四失论》要求治疗前“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所方病”《素问·三部九候论》,注意病史采集和掌握现有病证的临证表现,同时还应当了解病人的饮食、居住环境、情志状况、社会地位变化等情况。 《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为什么会感冒?什么叫做感冒?_《中医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天五行——丹、龄、苍、素、元为五气,经化十天干气,降于地而成寒、暑、燥、湿、风,经云:“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即天以风暑湿燥寒五气,从鼻而入,风气入,暑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zhiyao5500/127-6-3.html

共找到871,9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