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次注黄帝素问,其中多有精辟见解,发古人所未及,于后世深有启迪,有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说,对后世命门学说之提出和形成,影响颇深。其对阴阳之互根关系,论述亦颇精当,不失为研究内经最早的大家。后世伪托王氏之作,...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89.htm

前言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失传时才将“家藏孤本”整理问世,因此,后人往往对今本内经某些内容的可靠性提出质疑。所幸的是,尚有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此书作者为杨上善,他于唐代初叶将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经文重新分类加注,厘为三十卷,刊刻于世,名之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htm

黄帝内经简介_【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宫、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成书应在西汉...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5.html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_【黄帝内经】

...来分工、校正医书,时间是西汉成帝河平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6年,而被认为黄帝内经最晚也要在公元前26年成书。最早是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史记记载不少当代医学,公乘阳庆、仓公、扁鹊等,但唯独没有记载更为重要的黄帝内经,所以被认为...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94.html

类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三十二卷。明·张介宾撰。刊于1624年。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二书的全部内容,以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重新加以组合,着成此书。每类又分若干小类。由于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350.htm

类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三十二卷。明·张介宾撰。刊于1624年。本书将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枢二书的全部内容,以摄生、阴阳、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会通等12类重新加以组合,着成此书。每类又分若干小类。由于内容...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32.htm

易经与中医学发展的相关性探讨_【中医宝典】

...六子,六子分男女,即天地万物,这便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5]事物和现象对立着的阴阳两方面是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正反映了黄帝内经易经阴阳学说的发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8.html

经行情志异常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气血下注冲任,心血更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精神恍惚,心神不定,无故悲伤,心悸失眠;血少,冲任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为血虚之征。治疗法则:补血养心,安神定志。方药举例: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合养心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8-17.html

黄帝内经是中国“三大奇书”之一_【黄帝内经】

...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7.html

路广晁治疗泄泻经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朱伟宁 王丽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泄泻乃中医内科常见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泄泻的记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后世医家对之亦多有论述。导师路广晁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过程,积累了治疗泄泻的丰富经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66.html

共找到659,5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