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曰:“辙”,傅本作“彻”。 卢氏抱经释文考异:说文无“辙”字,庄子、战国策、史记皆以“轶”为“辙”。案“轶”借字,实应用“辙”。谦之案:老子书中“彻”“辙”二字,字义不同。七十九章“无德司彻”,用“彻”字。此章“善行无辙迹”,用“辙”字。...
...字耼,故亦称老耼。著《道德经》五千言,亦名《老子》,为道教的经典著作。 6、古星官名。 【出处】:《晋书·天文志中》:“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 【示例】:《晋书·天文志中》:“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见之国,为饥为凶,为...
...卷、遂州、赵“使”下均有“人”字。傅无“执”字,“敢”下有“也”字。严“熟”上有“夫”字,下有“矣”字。又尹文子大道下、慎子外篇均引老子曰:“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与傅、范本作“如之何”略同。 易顺鼎曰:毕氏考异傅奕本作“民常不畏死”。...
...能长久,即言故能长有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谦之案:杜光庭本无此二句。韩诗外传引“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与诸本均同。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严可均曰:“以其无私”,释文引河上与此同。御注、王弼“以”...
...理所当然的作法是导向统治,而不是相反。 同时在这里,老子提出了一个相当有限或者说精确的观点,即统治不应该实有,或者说,统治不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庄子。庚桑楚》 这个观点贯彻了《道德经》的全部,所以...
...敦煌辛本作“故柔胜刚,弱胜强”。又“不”均作“能”。 谦之案:淮南道应训引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与傅奕本同。唯傅本无二“也”字。 故圣人云: 严可均曰:御注作“是以圣人言”,王弼作“是以圣人云”。 罗振玉...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动、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四)阳声四东、钟、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曰:“反者道之动,...
...一种滑头主义的手腕,等等。仁智互见,在《道德经》书的许多观点来讲都是如此。对各种解释可以姑且存之,经比较研究,终究可以找到切合实际的观点。...
...言善信,政善治, 严可均曰:“政善”,河上作“正善”。 纪昀曰:永乐大典作“政”,古通用。 毕沅曰:永乐大典作“政”,作“正”者非。 谦之案:作“政”是也。老子书中“正”“政”二字互见。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政察察”,与此均用“政”。“治”字,...
...家注引王弼注:“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下云:“疑此非老子之所作。” 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 严可均曰:“生生之厚”,各本作“求生”。 罗振玉曰:“求生”,景龙本、敦煌辛本作“生生”。谦之案:遂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