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第五十九评析

...首先谈“治人事天,莫若啬”。上面提到,“啬”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根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节俭美德。老子提出“啬”这个观念,这在春秋末年思想界是很独特老子把“俭”当作“三宝”之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1.html

第三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均用“借”字。又淮南主术训“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高诱注引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假人。”假亦借也,疑老子古本有“借”字者。 「音韵」此江氏韵读明、刚、强韵(阳部),渊、韵(真部)。“将欲翕之”八句无韵,非也。邓廷桢、姚文田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2.html

老子解释_老子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把宇宙万物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总...

http://hanwen360.com/c/321543.html

第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素问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九曰“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老子,盖即善于言气者也。而“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则是言古而有验于今。执古语今,可见柱下史乃善用历史之术者。 刘师培曰“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0.html

老子·道经·第六解读

...性质界定或划分。因此,“道”具有不同于众描述方式和认识角度。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与文明关系时,也使用了如此“粗俗”描述方法。把人类住房分析成是母亲替代物,“子宫是第一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7.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六评析

...张松如先生在老子校读一书中写道“本章前四句表示了反战思想。老子反对当然是春秋列国各贵族领主集团间频繁兼并战争和掠夺战争。尽管有人指出,这些战争,从其主流,也有一定进步趋势;但是对人民说来,特别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广大劳动人民...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第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其也。惟庄子山木篇“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语同此石。河上注“少私”曰“正无私也。”与经文七“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义合。以老解老,知刘虽可通,而未可据以为定论也。 「音韵」此江氏韵读倍、慈、有韵(之部,倍音痞,慈,上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5.html

第五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传写之误。”案文例与五十五章同应作“曰”,诸王本皆作“曰”,淮南道应训引亦作“曰”,作“日”误。武内义雄谓“见小曰明”之“小”字,为“常”字之坏体,以五十五“知常曰明”为。此甚辨。惟淮南兵略云“见之所不可见谓之明”,则“见小曰明”...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8.html

老子·道经·第五评析

...,这是老子在本章最后所提出警告。 总之,本章主旨仍是宣传“虚用”,同前两相连,犹在宣传“无为”,所使用方法,仍是由天道而道,由自然而社会。...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4.html

第五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不可测,孰知其极?”语皆出于老子。又韩非解老篇云“故曰‘祸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故曰‘福兮祸之所伏’……故谕‘孰知其极?’”刘师培以所引于“祸兮”句下有“以成其功也”五字,疑此节多佚文。又御览四百五十九苑引老子“得其所利...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4.html

共找到1,115,8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