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三十评析

...在道德经的这一和下一老子都讲到用兵问题。但必须重申,道德经主要是一部哲学著作而不是兵书,论兵是从哲学的角度,而不是军事学的角度。讲到许多哲学问题时,也涉及到军事,因为哲学军事虽非属于同一学科,但有许多内在相通之处。着重...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2.html

老子第四山人自有妙计_道家_【文学360】

...,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帝子建宁王李谈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李光弼相犄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肃宗统统照的计划行事,后来都不出其所料。这便是李泌的“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 后来最可惜的,是唐肃宗急功近利,没有听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6.html

第八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无积”是也。战国策魏策一引老子曰“圣人无积,尽以为己愈有,既以己愈多”,“不积”亦作“无积”。“既以”句,庄子田子方篇引同。“既以为”句,“既”字可据魏策改为“尽”字,“既”字为对文。又“积”有藏义,楚语“无一日之积”,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7.html

附录 论王弼易学老学的关系_周易注

...根,又是世界万物的本体。老子"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又"孔德之容,唯是从。"(二十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三十九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根本体应该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463.html

第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又案古代道家言,往往以水喻。管子水地篇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基也。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也。”又“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其老子相参证。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4.html

老子在线阅读

...德经、下篇道经,不分,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经 第一 译文及注释解读评析 第二 译文及注释解读评析 第三 译文及注释解读评析 第四 译文及注释解读...

http://wenxue360.com/guji/laozi.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评析

...吸取了老子的这一观点。但接下来的结论,荀子老子不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金”;提出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6.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七评析

...“无为”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述、解释。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9.html

第五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夸饰同,故“施”同为邪道。 大道甚夷,而好俓。 严可均曰“而好径”,御注、高翿作“民其好径”,河上、王弼作“而民”。 罗振玉曰“而”,敦煌本作“其”。 谦之案“夷”,范本作“○”。范曰“○,古本如此,文云‘行平易也。’”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9.html

第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素问气交变大论第六十九曰“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老子,盖即善于言气者也。而“执古之,以语今之有”,则是言古而有验于今。执古语今,可见柱下史乃善用历史之术者。 刘师培曰“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0.html

共找到771,7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